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1节 (第2/2页)
……” 说罢,他纠结片刻,就跟许黟说,这部分多出来的银钱,他来出。 许黟表情有些复杂,本来这事是他劳烦余秋林四处跑腿,余秋林出力不说,怎么还好出钱。 他道:“便是如此,也用不到你来出钱,你放手去做,不用操心多出来的银钱。” 为了让余秋林安心些,他起身去到柜子前,又拿了两吊钱给他。 余秋林收了钱,表示他会好好干的。 第二天,余秋林果然又去大娘村里了。 他是踩着点去的,到的时候,济世堂的人已经来了,是两个学徒。 不过他们没收到柴火灰,大娘和村里其他几十户人家,都在等着余秋林。 见着人,大娘急不可耐地跑过来:“小郎,你说的每斤比济世堂的要贵上一文钱,可是真的?” “是真的。”余秋林点头。 大娘欢喜道:“我家有十几斤嘞。”这就能多挣十几个钱了。 济世堂的学徒一听这对话,哪里还不知道,有些气愤地过来。 “好大的口气,你知道我们是谁吗,就敢和我们抢东西。”其中一学徒讥讽道,“我们济世堂想要收的东西,还轮不到你来插手。” 余秋林笑着看他们:“你们开的什么价?” 学徒冷笑道:“一斤十二文,你可拿得出来。” 他们打听过了,这个叫余秋林的,是在替许黟收柴火灰。许黟和他们少东家有恩怨,掌柜的叫他们在外遇到许黟等人,不用跟他们客气。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余秋林在遂宁府已经大肆宣扬过济世堂的“好名声”,要不然定会气得跳脚起来。 余秋林道:“那我出十三文。” 学徒瞪大眼睛:“你敢!?” 余秋林反问他:“我有何不敢?”有许黟给他做后盾,余秋林底气很足。 学徒恨得牙痒痒,掌柜叮嘱他们,不能价高到多少,要不然就亏了。 但见对方这么神气,他们也气不过。 于是咬咬牙,也跟着加价格:“十五文!” 学徒又道:“我劝你最好收手,要不然等我们回去禀告掌柜的,叫掌柜的打压你那背后的许大夫,让他在盐亭县无法待下去。” 余秋林心里暗忖道,这两人莫不是傻的。 他没退缩,也没松嘴。 价格加到了一斤十六文。 旁边围着的村民们,已然大喜,反而心里暗戳戳的想着,要是这两方人继续吵下去多好,这样他们就能挣到更多钱了。 学徒们搔头抓耳,不能继续加价了。 他们在济世堂里也不怎么受掌柜的喜爱,这回接下差事,本是想好好的表现一番,让掌柜瞧得见他们。 但意外知道与少东家不对付的许黟也在收柴火灰,本是想使绊子,让对方无柴火灰可收。 未曾想,对方根本不怕,竟把本来一斤十文钱的柴火灰加到十六文。 后面,余秋林虽然多付出了一半钱,但顺利地将村里的柴火灰收完。 等余秋林将这批柴火灰收回来,郭中攸和云柏要走了。 他们要在初雪落下时,赶回遂宁府。 云柏不舍得小黄,这孩子跟小黄处出来感情,离开那日,两眼泪汪汪的,一步三回头。 “师父,我们还会来盐亭县吗?”云柏撸着鼻涕眼泪,趴在车窗沿朝着小黄招手。 郭中攸当初相中这个孩子,就是见他有真性情,可这也性情过了头,对一条黄狗都这般真情实意。 他想,若不是这孩子怕许黟给他下大黄,想来连偷狗都做得出来。 郭中攸扯回思绪,对着他道:“有缘自会相见。” 云柏偏了偏嘴角,更加伤心了。 …… 冬除之后,日复一日,润雪万物。 日月不居,又逢春,枯树抽新芽,残雪消融,三月倒春寒。 屋里的炭盆加了炭,烧得更加旺。 阿锦穿着棉衣袄子,两手揣在袖子里,小步快走,跑去开了门。 门外,许黟戴着帽子,隐在帽子下方的耳朵带着微红,他呼出一口白气,挨着阿锦进来。 “郎君,外面可冷了,都说要带上暖手炉的,你偏不听。”阿锦见着许黟身上带着寒气,一面埋怨自己,一面跑去给许黟倒热水暖手。 许黟放下药箱,接过她手里的茶杯暖在手里,笑着说:“我是去出诊,带着手炉不像话。” “怎么就不像话了,这天气比前几日还冷,夜里都能把人冻醒。” 阿锦还想说什么,外面淅淅沥沥地下起春雨。 “哎呀,下雨了。” 她急忙跑出去,去收晒在外面的衣物和巾子。 春雨一下,万物皆复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