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0节 (第2/2页)
。 许黟的视线往上移动,落到他平平无奇,但带着憨厚笑容的脸上,眼里多出一些柔意。 青壮低声说:“我这几月,每到夜里,就后腰疼得厉害,有时候卧在床上,翻个身都能疼醒。” 许黟听他这么说,就让他伸出手来。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虽“切”排在最后一位,但在看病的过程里也占据着很重要的部分。 在联合其他三个步骤,才能更好的辩证病机,合理用药。 许黟给青壮把完脉,得出他的脉象浮紧,再观起舌,见他舌颜色暗淡而胖大,上面舌苔白腻。 于是,许黟便让他起身,对着他转过来。 青壮不明所以,可对于大夫的要求,还是本能的听从。 他起身将背部对向许黟,就有一只手扶在他的腰窝处。 接着,许黟的声音响起:“你可是这里疼?” 他言罢,手腕稍稍用力,就听得骨头发出一声闷响。 随着闷响一起来的,是突如其来的痛感,毫无防备的青壮猛的抽着气,没忍住地喊了一声“疼”,声音还没落下,就又“哎呦”地短促喊出声。 喊完,青壮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红脸颊。 不过好在许黟没有继续再让他再叫疼,他收了手,用清水洗着手,一边跟他说话:“你这是风寒邪湿久郁不解,以往腰部可有受过伤?” “有过。”青壮点头。 作为背朝天脸朝地的佃户,这腰时时弯着,直起来的时间都没有弯着长。 许黟颔首:“这是郁气积滞日久,凝聚于腰腿及太阳经脉,是太阳太阴合病。” 中医里的太阳太阴合病,就是腰间盘突出证了。 青壮常年以一个姿势劳作,腰部又有挫伤,便更容易引起。 许黟给他开的是麻黄汤合附子理中汤,这药方可以温中散寒,能先缓和疼痛,等第一阶段的药汤服用完,就可以切换成其他药方。 例如,有个疗效很不错的常见用方,就是桂枝人参汤加味。 只可惜,前一个药方,许黟可以私自给他开到月余的药量,但后一个药方就不行了。 以青壮的财力,这太阳太阴合病,怕是没有银钱治好。 别说花钱治病,就连服药期间,这青壮都不能歇息,然而这病怕劳作过度,哪怕喝药后不疼了,再如此劳作下去,余症依旧会复发。 许黟叹了一口气,还是给他写下两个药方。 …… 与此同时。 县城主街道,刘伯驾着牛车,带着自家几口人,兴冲冲地前往城隍庙。 刘伯的老伴王氏就坐在他的右身侧的下首,好奇地四处打量着街道四周,见着县城如此繁华,微微有些不适应。 王氏已许久没有进城来,看着街道两边摆摊卖吃食的老妇人,再看她,什么都不懂的老妪婆一个,就有些不自在地垂下脑袋。 她的旁边,坐着两个年龄相差不大的汉子。 一个是她的大儿子,一个是她的小儿子。 在大儿子的左边,还坐着一个年轻些的妇人,模样秀丽,年龄不到三十。这妇人就是王氏的大媳妇林氏了。 这林氏是同村人,嫁给刘伯的儿子后生了三个娃,这回跟着过来的,还有个四岁的小孩,就是她生的。 他们一行人来到繁荣的城隍庙外。 看着前方人山人海,都是一脸震惊和懵然。 这人也太多! 他们村有几十户人家,加起来都没有今日见到的人多。 大儿子看向刘伯:“阿爹,我们现在怎么办?” “啥怎么办?”刘伯吹胡子瞪眼看向儿子,又看了看老伴他们,才缓了缓口气,说道,“行啦,这牛车进不去城隍庙,都下来,将牛车停到那边去。” 他指向那里,已停了不少各色车辆。 刘伯见状,心急地催促他们道:“快下车,快下车。” 再晚些,就不晓得,能不能排得上他们了。 第87章 一行人走在拥挤的街道, 刘伯眼睛四处瞄着,一边叮嘱王氏他们:“你们等会先去粥棚里领粥,领了粥就来义诊堂找我。” 说着, 他看向儿子们,“都晓得了吧?” “阿爹,我们晓得嘞。”儿子们点头如蒜,这一路上, 亲爹都叮嘱不下数遍了。 大儿子想了一路, 还是摁不住好奇地问:“爹,我们没病没灾的, 为何也要去义诊堂?” 刘伯扫他两眼, 给了他一个榔头, 说道:“积劳成疾懂不懂?你这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干活,是头牛都要歇息,带你们来义诊堂, 那是为你们着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