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0节 (第1/2页)
…… “大夫,你快给我瞧瞧,我这长了个瘤子,能不能去掉呀?” 此时,坐到许黟面前的是个看着四十多岁的老妇人。 老妇人穿着整整齐齐的旧衣裳,外面披着一件深褐色的窄袖衣,里面腰间围着雾蓝色腹围。 她虽已上了年纪,但却梳着个高高的圆顶发髻,头戴赤红色头巾,左边插着两支雕花的木簪,右边别着朵紫色绢花。 那个瘤子,就长在她撩起来的额鬓处。要是不拿开头发,隐隐约约的,便有些看不清。 许黟让这位老妇人把头发再撩开一些。 他见这颗肉瘤子呈现暗红色,表面看着粗糙,就让阿锦把带过来的手绢拿出来。 许黟抽出一张手绢,缠在手指处,再轻压那肉瘤。 只轻轻一碰,就感觉到这瘤子坚硬,表面比看起来的更加粗糙无比。而上面坚硬部分,暗红中带有黄褐色的结痂体。 许黟皱眉问道:“阿婆,你可是抠它了?” “……”被换做阿婆的老妇人嘴角微抽,但一想到她额头处这颗瘤子,就心烦气躁,胸口起伏道,“之前去看大夫,那大夫用木片刮,想着刮下来。可把老身我给疼得呀,差些就被那臭老道害死。” 她骂完那让她疼了好几天的大夫,然后面戚戚的想,要是这个年轻大夫不会治,她便重新回到吴大夫的队伍去。 “许大夫,你可知道这瘤子是何物?”老妇人问。 许黟道:“且伸手。” 老妇人想了想,将手伸到许黟面前。 许黟把完脉,又让她把嘴张开。老妇人听后,都一一地照做了,这流程她熟悉得很,见过的几回大夫,都是这样给她看病的。 不过这年轻的大夫有些不一样,在看完这些后,又问了她好些问题。 “素日里这瘤子可疼?” “不疼。” “可会痒?” “痒是不会,就是偶尔还是想要挠挠的,不挠难受。” “长了多长时间?” “约有数月了,好像是夏收那会就突然长了出来。老身我本也不在意,可这看着极其不美。” 她素日里及其爱美,每日都要用梨花香膏梳头,这梨花香膏贵得很,她其他地方抠搜着,几个月攒着买一回。 这次若不是将钱拿去买了梨花香膏,她也不至于跑来义诊堂看病。 许黟问完这些,说道:“你苔薄白,脉沉弦,这疣体又不痛不痒,是热瘀互结。我给你开一方桃红四物汤,你拿回去后,服用到疣体干瘪掉落,就可停药。” 说罢,他就开始给老妇人写药方。 他所说的热瘀互结,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寻常疣。 这疣体长出来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带有传染性,有些则是带有恶性,而在中医辩证里,这寻常疣也有数中归类。 比如湿热血瘀证类型,风热毒蕴证类型,还有老妇人这种热瘀互结证类型。 而许黟开的桃红四物汤是属于调经要方之一,出自于《医宗金鉴》。方子是由四物汤再加味桃仁和红花,这两味药都是活血化瘀,与四物汤的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种药材结合,不仅活血,还可以养血补血、抗疲劳。[注2] 因而这方子用在调经方面也是很好的要方。 再者,老妇人的疣体是体内热瘀所致,可以服用此汤促进热瘀排出。 许黟把药方写出来后,就打算交给身侧的阿旭。 他顿了下,想到什么的提醒:“阿婆,服药时要少食一些热性食物。” “老身晓得了。”老妇人点头应下。 许黟思忖片刻,又道:“这疣体恐需一二月才能掉落,得要耐心服药。” 老妇人闻言,眼中一喜,高兴问道:“可会留疤?” “会留疤少许。”许黟看着她变了变脸色,加了一句,“可用菉豆研成细粉,加温水制成霜,涂抹在疤痕处,可祛疤。” 这菉豆就是绿豆了,在孟诜的《食疗本草》中,有提到绿豆可以“煮汁饮,冶消渴,又去浮风,益力气,润皮肉。”[注3] 它不仅消暑开胃,老少皆宜,还是美容养品,皮可清热,肉可解毒,多食一些绿豆好处不少。 许黟就让她以菉豆煮粥,加少许盐。 这下子,老妇人终于放心了。 她高高兴兴地起身,朝着许黟道了万福,就喜笑颜开地跟着阿旭去后方抓药。 后面的人看到她走了,立马上前对着许黟行礼。 许黟让他坐下,问他可有哪里不适。 问话时,许黟目光打量着这人,看着他穿着粗布短褐,不过三十左右的年纪,两手却布满粗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