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149节 (第2/3页)
的语气变得更加的深重,语调振奋、激昂:“孝直问我为什么能赢这场决战?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打赢,大汉才能看到三兴的希望,只有打赢……大汉才能活下去,才能再度绽放出它的熠熠光芒!” 呼…… 仿佛,整个大殿中一下子静止了一般,所有人都不由得抬头望向刘备。 在刘备那发光的泪痕中,这一刻……似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位汉·皇叔·左将军·豫州牧·反曹第一人……的抉择! 刘备的话还在继续,“翻越米仓山很难,会有很多人死去,会有很多人魂归于在那山峦之中,可我们生活在这个纷乱的世道里,只要汉旗不灭,牺牲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不付出,我们的儿子就要付出,我们的孙子就要付出……” 说到这儿,刘备顿了一下,他咬了咬牙,这才昂起头下达了最后的吩咐,“总有人要牺牲,那我宁愿是我自己!我意已决,不论多么艰险,按照《云别传》中的战略,冒险翻米仓山,过汉江,迂回夺去那定军山,从背部彻底截断阳平关与汉中所有的联系……我刘备亲自挂帅,出征——” 刘备的话从来不像是曹操那般霸道与威严…… 可此时此刻,这一番话吟出,不由得就让人肃然起敬。 事实上,他说的没错…… 只要汉旗不灭,牺牲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总有人要牺牲,不是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孙子—— 反观诸葛亮,在听得刘备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后,他庄重的朝刘备拱手,“主公放心,亮会在金牛道开辟出一条粮道,所有粮草军辎绝不会耽误一日送抵军中……” 说到这儿,诸葛亮又转头望向法正,也朝他庄重的拱手。 “孝直,汉中一战……就……就拜托了!” 法正连忙回礼,也拱手拜道:“孔明何须与我客气,你、我虽性格不同,可对主公……你、我是一模一样的人,自从你们来到了这蜀中,有主公的汉旗所向,就有你诸葛孔明的殚精竭虑,就有我法正的临机决断,就有这二十万将士们的陷阵冲锋!” 这么一说…… 情绪所致,法正伸出手与诸葛亮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刘备的大手又将他们的手牢牢的握住。 “不夺汉中,誓不回转,不破逆魏,绝不归还——” 随着刘备的这一声。 法正与诸葛亮亦是齐呼:“不夺汉中,誓不回转,不破逆魏,绝不归还——” 然后是账内所有文臣的齐声高呼…… 再然后,是账外一个个兵士的振臂高喊。 ——“不破逆魏,绝不归还,绝不归还!” 一时间,这一道道声音声浪滔天,在群山间回音嘹亮,宛若……那受尽苦难中的大汉,在这一刻彻底的觉醒,突然就振奋、激昂了起来! …… …… 昂扬的号角声响起,军旗飘扬,在蜀中的山道间,数以万计的蜀军飘荡着两幅旌旗。 右边上书四个大字:“克复中原”,左边上书:“汉左将军皇叔刘备”。 蜀国的将士整装列队,精神抖擞。 刘备骑在一匹白马上,身边赵子龙坐在马上,刘备向他使了个眼神,赵子龙当即率百骑向前,似乎是对三军将士们传达指令。 “咚咚咚——” 擂鼓声与旌旗在山风中吹扬,猎猎作响的声音,令那些留下来的文吏、将士遥望着大军渐行渐远的队伍,一时间感慨万千。 杨仪行至诸葛亮的身旁,声音有些露怯,“军师向主公保证,所有粮草军辎绝不会耽误一日送抵军中……可……” 说到这儿,杨仪顿了一下,他像是欲言又止…… 诸葛亮望着遥遥消失在山道上的大军,他轻声说道:“有什么话就说吧!” 杨仪这才抬头,如实道:“此次大军出征共计二十万兵马,十五万要翻越那米仓道,五万去取陈仓道与金牛道,且不说金牛道兵力不多,开拓一条粮道并不轻松……单说从这里运粮至定军山一千五百多里……还都是崎岖的山道,所有军辎、粮草按时按日的送达……那几乎就不可能!再说……二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若是征召民夫去运送,至少需得三十万百姓……三十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