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三节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第3/4页)
他的誓言,他的夙愿,他的执念,却没有半分见到实现的曙光。 反而,汉朝和刘氏,越发的兴盛、强大。 新即位的那个小皇帝,传说被汉太宗刘恒********的继承人。 东取西讨,南征北战。 短短数年,就开疆拓土数千里。 南吞东越,使南越王赵佗内臣,闽越人战战兢兢,匍匐在地,口称圣天子,跟羊羔一样乖巧。 在东方,他挥动天子剑,不仅仅将整个朝鲜王国以及朝鲜之后的整个半岛,划拉到了汉朝碗里。 更向北和西,拓土数千里。 甚至于,借着马邑之战,迫使匈奴割让了整个乌丸山以东的全部土地。 鲜卑与乌恒,从此成为了汉朝的奴婢。 庞大的汉帝国版图,至此,南及南海,北到长城,东至雪原,西及巴蜀,幅员以数万里,带甲山河百万,英雄豪杰,层出不穷。 反观匈奴,自八年前内讧后,国势每况日下。 至于今日,甚至只能靠着西征来安慰自己。 汉匈攻守之势,从此改易。 作为一个曾经的汉人,中行说很清楚,下一步,汉朝的战略,肯定是北上。 河套平原,这个秦人的故土,没有汉人君主会忘记和放弃。 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完成了修整和重新组织的汉军,必然跨过长城,发起河套战役。 河套之后,自然是河西。 河西走廊一下,整个世界就会坦露在汉朝人眼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汉朝人一定会继续西进,与匈奴争夺西域。 而倘若匈奴在河套和河西连吃败仗,那什么去守住西域? 西域一丢,匈奴就被困死在了幕北的沙漠和荒原之上,永世不得翻身! 若果真如此,那他这一生的意义何在? 他这一生,耗尽的一切心血与努力的意义何在? 他当年发下的誓言,岂非是正如那个汉朝官吏所耻笑的那样:阉竖之奴也有骨气? 不行! 不能如此! 中行说猛然睁大了眼睛! 但是,他心里很清楚,今天的汉匈国势和国力对比,已经不足以支撑匈奴继续对汉进攻。 甚至于,只要汉朝不犯错误,稳扎稳打,一点点蚕食匈奴的力量。 譬如,今年取河套,明年下河西,步步为营,匈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怎么办?怎么办? 中行说在心里反复问着自己。 “我一定要让汉朝皇帝和汉朝人知道自己错了,他们不该那样对我!”中行说在心里发誓着。 然后,他就想到了一个地方。 是的,现在,匈奴与汉朝,在正面交战的话,以汉朝的军力和那支近乎于无敌的胸甲骑兵的战斗力来看,匈奴全无胜算。 但是,汉朝,也有致命的弱点他无法支撑大规模的远征。 至少现在还不行! 一万大军出塞,一年的花费,就足以让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郡破产! 换句话说,汉军无法在草原上,长久的长时间作战。 它的体制,它的动员机制,以及它的国民,无法承受漫长战争的压力和大量的伤亡。 想到这里,中行说就抬起头,嘶哑着声音,对兰陀辛说道:“假如,我死之后,汉匈爆发全面战争,请你转告单于和单于庭的贵族,汉虽强,然其强的有限!若汉朝对河套下手,请单于派遣河西和河套部族,死守高阙,只要守住高阙,河套就不会失去!” “万一实在守不住,那就不要守!”中行说挣扎的说道:“事不可为之时,既弃河套,而退于阴山,阴山再不可守,既弃阴山,退保祁连!” 他凝视着远方,祁连山的地貌,清晰的倒映在他的脑海中,那里的每一个峡谷,每一个山峦和每一片山林,都可以迟滞汉军的行动,让整场战争变得残酷和漫长。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 中行说看着兰陀辛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