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六十六节 省亲(2) (第2/3页)
,是这位族长,送来了一件兵器,不然,他不可能入伍。 “好啊……好啊……”老者也是高兴的不得了,老张家,祖坟上冒青烟了!出了一个校尉!还有大名鼎鼎的护濊军校尉!这下子,他有的牛吹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张氏可能因此而贵! 一个校尉手下怎么可以没有子弟兵? 他家的几个孙辈还有同族的一些年轻人,这下子总算有依靠了! 这也是北方贵族的常用模式了。 也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个人显贵,能带动一个家族,都进入军将世家。 “大郎,三郎、七郎!”老者拉着张起兄弟的手,对着人群里招呼起来:“快快来给你们的大兄见面……” 于是,几个憨厚的年轻汉子,摸着头,来到张起面前,拜道:“拜见大兄……” 张起打量了他们一番,都是精壮孔武有力的年轻人,是可以拉去新化城,好好培养的。 随着地位的上升,张起自然而然,就知道,应该怎么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子弟兵和亲兵,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想要立功受爵,非得有一支能如臂指使,能为自己拼死作战的心腹团队。 而最可靠的,当然永远是家乡的子弟兵和同族子弟。 高祖得天下,依靠的就是丰沛的子弟兵! 简单的与这些几乎没有印象的同族和同村年轻人打了个照面。 张起兄弟就在全村人的簇拥下,找到了自己家在这个村庄里的最后印记一座孤零零的立在张氏祖坟群里的的坟冢。 坟冢之上,已经长满了野草。 一块已经被风雨吹烂的木牌,歪歪扭扭的立在坟冢前,其上写着:先父张公讳永老大人之墓。 这是他们兄弟当年跪在乡三老的门前,请来的唯一一个能表明其父亲身份的证明。 张起望着那块连字迹都已经有些模糊的墓碑,扑通一声就跪在墓前。 张未央紧随其后,跪下来。 他们的妻妾与子女,不明所以,但也跟着跪下。 “父亲大人在上,不孝子回来了!”两兄弟流着眼泪,磕着头说道。zWWx.org 对中国人而言,最难割舍的,永远是故乡情,最难舍弃的,永远是父母恩。 认祖归宗,更是每一个稍微有点成就的人,必然也肯定要做的事情。 两兄弟,将自己的子女和妻妾,逐一拉到墓前,对着躺在墓中的父亲逐一介绍。 这个程序完后,自然就是祭祖。 在盛大的仪式中,张氏兄弟在宗祠里,对着列祖列宗,奉上三牲血食,然后将自己的妻妾子女的名字,写在一张帛布上,供奉到祖宗的牌位前,于是,这张起和张未央的后代,算是正式的回归了,与祖先们在九泉之下的神灵取得了联系。 从此,无论他们走多远,去到那里。 这条线会永远拴着他们的心神,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中国人,就是通过这样,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父传子教,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 翌日,在这个邯郸城旁的小山村里。 一桌又一桌的丰盛酒食,摆在村中父老和邻近几个村的父老面前。 张起和张未央兄弟,则轮流走到各个父老面前,敬酒,痛饮。 酒席上,鸡鸭鱼肉,一应俱全。 一碗碗往日里百姓根本舍不得吃的高粱饭,也被端到了大大小小的宾客面前。 当年,项羽灭亡秦朝,望着燃烧的秦宫和秦城,他说出了那句名言: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 虽然,项羽因此而失天下。 但这并不妨碍后来者学习。 对中国人来说,富贵了,不回家乡炫耀一波,简直对不起自己和祖先! 高帝刘邦得天下,汉十二年十月,高祖击破英布谋反,率军回朝,路过丰沛,选择留了下来,置酒沛宫,与父老乡亲痛饮,并留下了那首至今为人传唱的《大风歌》。 而高祖在丰沛一共与父老乡亲痛饮了一个多月(先是沛县半个月,然后又在沛县父老的邀请下,在丰县半个月)。 太宗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