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第4/8页)
己还有价值。后来陈昊说,那是我的真实自我,他要我利用这个真实的自我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信了。他的引导,他的手法,确实让我不断发现新的自己,我没办法怀疑。」 我一时间不知道该作何感想,她在事业上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难道这都是她放纵性欲带来的?我克制着伸手握住她的衝动:「颖颖,你不是那样的。你受了伤,才会这样。我想帮你找回安全感。」我看向徐医生,「是陈昊的引导让她变成这样吗?她在事业上展示的才华,难道是因为这种引导?」 徐医生推了推眼镜:「林先生,您的疑问非常合理,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苏女士的经歷。首先,苏女士描述的『妮妮』人格和快感体验,很可能是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形式。这种解离机制往往源于外部胁迫,它帮助个体暂时逃避恐惧和无力感,将痛苦转化为一种看似『有价值』的刺激。这种『价值感』并不是真实赋权,而是创伤的扭曲產物,可能强化了自我怀疑的循环。 「关于陈昊的引导,从苏女士的叙述看,还有静蓉转给我的资料,他的干预确实超越了专业界限,将治疗延伸到个人领域。这可能加剧了她的混淆,将创伤应对误解为『真实自我』的发现,从而强化了放纵行为。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归因于单一因素;陈昊的角色更像是催化剂,而非根源。真正的变化源于苏女士内在的创伤未愈。 「至于事业成功,这与性欲放纵或陈昊的引导并无直接因果关係。许多创伤倖存者展现出这种『创伤后成长』,就是在逆境中发展出更高的韧性和创造力。苏女士的职场成就,可能源于她本有的才华和适应力,而非放纵本身。相反,坚持这种『刺激』可能最终削弱她的长期福祉。我们可以继续探索这些联系,帮助苏女士区分创伤遗留与真实潜力。苏女士,您对这个解读有何感受?」 颖颖低着头,深深叹了一口气:「每次我感到空虚,或者想起被威胁的画面,『妮妮』就出来了。她让我觉得......只有那样我才有价值。现在和鐘涛做爱的时候,我也会这样,可我知道,那不是爱。」她抬头看向我,「泽然,我对不起你。我知道你写的那些便签是娜娜偷偷给拿给我的,你想让我记起过去,可我怕我已经回不去了。」 徐医生点点头:「苏女士,你的坦白很勇敢。这些经歷让你感到分裂,但它们都是你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慢慢整合这些部分,找到真正的你。考虑到你的矛盾心情——恨与感激交织、自卑与渴望并存——这可能是创伤后的一种防御机制,帮助你应对痛苦,但也加深了内心的衝突。」她转向我,「林先生,你的支持很重要。你提到的回忆便签,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帮助苏女士重新连接到安全感。但我们也要尊重她的边界,避免触及她当前的关係,以免加剧她的自责。你愿意继续这样支持她,同时承认这份支持可能带来的痛苦吗?」 「当然。我深爱她,这让我痛苦,也伤了娜娜。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我只想她好起来。」我转过头,「颖颖,记得你烧焦排骨那次吗?你笑得像个傻瓜,说『你敢嫌弃就睡沙发!』我想帮你找回那个笑容。」 「泽然,我怕我走太远了,回不去原来的我了。可你的便签......让我觉得还有点希望。我恨你们,可也知道娜娜对你是真心的。我觉得自己不配,可又捨不得完全放手。」她呼吸急促,抽泣起来,「我不想再让『妮妮』控制我了,像她说的那样『只有那样才有价值』。」 徐医生合上笔记本:「今天是个很好的开始。苏女士,你愿意分享这些,说明你想找回自己。林先生,你的回忆是她的锚点,但也要考虑到这份支持对你的情感负担,以及对当前关係的衝击。接下来,苏女士可以试着记录『妮妮』出现时的感受,或者用正念练习帮你管理情绪。」她又转向我,「林先生,建议你继续写回忆便签,但注意尊重她的边界,比如避免触及她当前的生活。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邀请李女士加入,一起探讨叁人间的动态,好吗?」 走出治疗室。颖颖躲开我的手,低声说:「泽然,谢谢你。」她只冲娜娜点了点头就转身离开,身影消失在门外。 娜娜起身迎上来,笑问:「怎么样?顺利吗?」 我捉住她的手:「挺好的,她开始面对自己了。」 娜娜的计划紧锣密鼓地继续展开,她提出给希颖摆满月酒,热热闹闹地办一场。我和曼姿担心太招摇,怕亲戚朋友指指点点。娜娜的决定却不容置疑:「我老公的小囡,就是我们家的小囡,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儂要大大方方地认下希颖这个女儿,免得以后有人不怀好意拿她做文章要挟阿拉。我就是要堂堂正正地让大家看看,阿拉这个大家族是啥风范!」 娜娜还给我拟了个邮件稿子,让我发给我爸妈讲清楚希颖的事,省得他们先听到风言风语。稿子的大意是:曼姿是颖颖的闺蜜,有一次我们喝醉酒,糊里糊涂上了床,曼姿怀了孕。我们觉得孩子无辜,便决定生下来。颖颖和娜娜都很大度,支持这个决定,我会负起父亲的责任云云。我读了叁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