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节 (第2/2页)
别的不说,老头子至少能帮她做袼褙,而且他来了,也能帮着打扫一下院子,烧火做饭都能干。 这样一来,那她能做鞋子的时间就多了。 许刘氏不知道许如意把这些鞋子都是挂到网上去卖了,但是一双布鞋,在外头顶天儿了卖上两块钱,那胶鞋才卖四块钱呢,所以许刘氏觉得如意一个月给她的钱都多了,一定是这孩子在故意贴补她,哄她高兴呢。 她哪里知道,这一双纯手工的千层底鞋子,在淘宝商城上可是卖得相当贵! 这个差价太大了,如果真让她知道了,估计能吓晕过去。 这边家里没有后顾之忧了,许如意先前的计划书也顺利地通过商业局递交到了顾三欢那里。 顾三欢现在是二把手,主管经济。 所以现在许如意如果能真地让包装厂起死回生,那就等于是给顾三欢送政绩了。 当然,商业局这边定然也会有不少好处。 局长开完会回来之后,就把许如意和审计科的科长叫到办公室了。 “上面已经通过了,小许同志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放在包装厂那边,没有问题吧?” 第324章 指导包装厂 许如意自然没问题,她就想着帮扶包装厂呢。 这一次再去包装厂,是局长亲自带许如意过去的,当然,科长同行,这一次他们带上了详细的计划书,同时,还带了局里的指示。 何厂长一看到他们过来,就连忙迎上去,现在厂里头的状况不咋地,今年上头能不能再给拨些款项下来,还是两说呢。 “局长您怎么亲自过来了,快请进,咱们办公室里说。” 局长其实就是走个过场,主要是给自己手底下的员工撑撑腰,所以总共在厂子里停留了十几分钟之后,就带着科长先走了。 许如意留下,之后,她就负责包装厂的指导工作了。 包装厂现在主要的业务都是纺织厂那边的。 这也算是分配下来的任务。 比如说纸管、内包装和外包装。 但是实际上,除了纸管之外,内包装和外包装都用的比较少。 这也是因为纺织厂那边的工作比较细心,这些东西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按正常来说,一个纸管对应着一个内包装袋子,而十五个纱筒对应着一个外包装袋子。 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内、外包装袋子,基本上都是能重复利用三四回的。 这就直接导致了包装厂这边的生产任务下降,而且你还不能说人家纺织厂有毛病。 毕竟人家也是为了给国家节省物资,这是值得表扬的。 许如意打算先进行第一步,毕竟现在厂里没钱,县里也没有拨钱下来的打算,所以只能是自己解决一部分的经济问题。 “何厂长,你看这个位置,这里是国道,而且也是外县人通往京市的必经之路,这每天来来往往的车辆比咱们市里可要多得多!” 何厂长点头:“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这跟咱们包装厂有啥关系?” “何厂长,咱们能生产纸管,也能生产纸箱,据我所知,咱们清和县的特产就是鸭梨,我也是自小吃到大的,好吃清脆,而且还特别甜,冬天嗓子疼,吃一个梨子立马就能好。这么好的东西,咱们为啥不把它包装一下卖出去?” 何厂长愣住,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许指导,您这不是为难我嘛,这也不归我管哪!如果上头有人要把这些东西往外运,那我们指定是会生产纸箱的呀。” “您说的对,所以我已经跟供销社那边达成了合作,等到鸭梨下来了,咱们就可以直接打包运出清和县。但是,现在是夏天,鸭梨还没熟,咱们的包装却是可以先生产的。” 何厂长皱眉:“这能行吗?而且咱们这里夏天可是雨水多,尤其是三伏天的时候,到时候这纸箱如果受潮了,那不是白糟蹋东西了?” “您放心,咱们可以提前生产,但并不代表着就是现在就能生产。这样咱们先一起去一趟国道边上的供销社,你觉得怎么样?” 何厂长犹豫一下:“行!” 许如意和何厂长立马骑上车子,就往外走。 清和县的县城,为什么选在了清和镇,就是因为这里守着国道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才把一个镇子那么大的县城,给发展成了两三个镇子大的县城。 没办法,主要还是太穷,发展起来也慢。 而县里的几大支柱产业,都离国道不远,骑车子顶多就是七八分钟就能到。 其实也是为了依托于国道,从而能让他们的这些产品运出去。 国道边的供销社,其实也并非是真地就紧挨着国道呢,而是在国道两侧都有加油站,供销社就建在加油站的旁边,这也是为了方便来往的司机同志们买个东西。 而清和县也是在去年才在这里设置了供销社,还是顾三欢提议的。 自打在这里有了供销社之后,供销社的业绩也是蹭蹭往上蹿。 这里主要卖的就是一些生活消耗品,到了果子下来时,也会卖一些水果,只不过,这年头水果比较贵,所以销量并不怎么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