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1章 (第1/2页)
马彦文真的像个面人一般,看似谁都可以搓圆捏扁,却可以在常人看不到的地方换上另一副面孔。 木琅用镜头将这个人的内心展现到极致——前一部分回忆,镜头的中心在马彦文身上,后一部分在朋友身上,可仔细去看的话,会发现两部分场景虽然毫无区别,第二幕却有一股强烈的凝视感。 这份凝视叫人觉得格外不适。 还有一个细节是“观影日记”格外在意的——《面人》自上映到现在,全片近两个小时的时长,朋友自始至终都没有姓名。 他只是朋友,没有名姓,就如同他所做的一切都在马彦文的回忆里被抹杀了一样。 很显然,木琅导演是有意为之。 这样的设置更让“观影日记”觉得恐惧。 一旦某个人死去,他的一切就可以被抹杀被肆意扭曲。 朋友的死让马彦文的恶意疯狂滋长。 这确实是一部会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至少,这个档期的三部电影中,《面人》是唯一令“观影日记”震撼的一部。 在写长篇影评之前,“观影日记”在自己主页小小推荐了一波《面人》:“一部关于友情的感人至深的电影,一位平凡男性的多面人生,囚禁、捆绑、团宠……你想要的play应有尽有。” 粉丝们:“……” 不对劲,一切都很不对劲。 第218章 218 双线成功 由于“观影日记”的上一条影评过于不正经,以至于他新一条长篇大论的影评让粉丝们产生了一种不真实感。 “你也能这么正经的吗?” “观影日记”:“……” 很正经谢谢。 与其说他不正经,不如说《面人》剧组的宣传更不正经。 骗了多少在他评论区痛哭流涕的观众了? 新的影评,“观影日记”取的是《最纯粹的恶意》这个标题,这就是他看完《面人》后最直接的感悟。 马彦文这个角色的内心剖析起来,就是隐藏在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恶,他只是没有机会去散发罢了,一旦给他机会,他完全不介意将人性中恶的一面展现出来。 电影越是对朋友进行模糊,就越是突出马彦文的恶。 “《面人》的看点,一在于马彦文这个角色的人性。” “二在于剧情的反转,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被同一个场景、却诠释出两种不同的信息震撼到了?” “三则在于木琅的镜头语言,那些最初看似无聊的镜头,实则都满含深意,剧情越是往下推进,我们便越是接近马彦文的内心,为他的恶所震撼。” “在导演精妙的设计之下,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