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_第2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9节 (第1/2页)

    第149章

    许黟听完友人的牢骚, 转头,便要带着他去爬山挖草药。

    “这东西你拿着,要是遇到蛇了, 你就挥,能砍死就砍死,别跑。”许黟把柴刀丢给他,“杀不掉就喊, 我就在旁边。”

    邢岳森低头看向脚下的柴刀, 沉默了许久。

    “你认真的?”他觉得自己喉咙干痒,想咳嗽。

    许黟肃然道:“你如今看不下去书, 胸处郁气不散易得病, 得疏通。”

    邢岳森:“……”他不自然地撇开眼, 拢着袖子道,“我不至于到那地步。”

    “我是大夫,还是你是大夫?”许黟挑起眉头。

    邢岳森反驳不了这话, 闭了嘴。

    见着他老实了, 须臾,许黟也缓了口气,抬手拍拍他的肩膀:“邢兄,我不哄你,我明儿还打发阿旭去府里找你,这回爬山, 不是去赏心悦目,是乃讨生活, 你若是应了, 我就带着你走一遭,看看不一样的。”

    邢岳森沉声静气:“好, 我依你。”

    他这会儿是看不得书,心静不得,又回不了家。

    不若就听许黟的,以前闻爬山挖药材的辛苦,他还没经历过这样的日子。

    当即,他就不再去犹豫瞎想,换上许黟拿来给他的窄袖紧身衣裳。

    许黟看他换好衣服,递了驱蛇虫的辟蛇药包给他,要他系在腰间。

    另外取了药散,撒了些在他两脚和鞋子上。

    “东西备齐了,出发吧。”许黟朝着他说完,指了指旁边地上的竹筐。

    这竹筐自然不是半人高那个,而是后来为了带阿旭上山重新买的。

    是正常竹筐大小,里面除了放着柴刀,还有装水的皮囊水袋,装着备急药的药包,以及他们的午饭。

    邢岳森从小背着书箱去学堂,背个竹筐难不倒他。

    他和许黟坐上刘伯的牛车,顶着日头,悠悠晃晃地出了城门。

    刘伯知晓车上的邢岳森是个举人,对着他没法像许黟那般自在。

    在平头百姓里,举人都是能当官的,要是稍稍得罪了,以后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他毕恭毕敬地朝着车上两人说道:“前面再走个五里地,就到高山了。”

    邢岳森听到山名,不由念起诗来:“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注1]

    念叨完,他就感慨:“上回来高山,还是和同窗们,我们在上面的亭子里谈笑风生,好生快活。”

    “这大诗人杜甫的诗,确实妙。”许黟微微扬起下巴,眯着眼眺望远处,绵绵绿山,万木葱茏。

    这高山,是负戴山其中的一个山头,因唐朝诗人杜甫在此留下名诗,且有“张嵘斩蟒”的传说而闻名。

    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整个盐亭县城,因着出名,来爬山的文人雅士多了起来,许黟不喜欢过于热闹的山林,便甚少来这座山挖草药。

    牛车行到山脚下,许黟便看到山脚处的茶棚旁已然停了数辆车马。

    茶棚的老板是一对腿脚不太方便的老年夫妻。

    见着有新的车辆来了,拐着腿来问,可要在棚里歇脚。

    刘伯掏了个铜钱给他,要了一碗清茶。

    许黟和邢岳森则没有多做停留,两人背上竹筐,往山路进发。

    这回,依旧是邢岳森背着装东西的竹筐。

    他没有任何怨言,抬眼看向这山上,面前就有一条可行若干人的宽敞山路。

    这山路都是人踩出来的,可见来爬山的人不少。

    “今儿山上,不晓得会不会热闹。”邢岳森嘀咕了一句。

    许黟听到了,回头看他:“你想去?”

    邢岳森没作答,许黟便又开口:“等我们挖完了药材,若还有时间便去。”

    行到半山腰,邢岳森的呼吸越来越沉重,额头有东西滑落,他拿着袖子擦汗,一边问悠闲走在前面的许黟:“我们什么时候停下来挖药材?”

    许黟呼吸平稳道:“不急,很快就到了。”

    他说完,就叫邢岳森跟上自己的步子。

    两人不再往上爬,而是调转方向,朝着横向的位置前进。

    离了山道,周围的草木越发密集。

    邢岳森每走一步,都需要先用柴刀的背面挥开四周肆意生长的灌木枝条。

    有不少之前没见过的草木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他渐渐地琢磨出来不同,明白过来许黟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