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7节 (第1/2页)
她说的红色,亦不是红色,乃偏向橙黄的颜色,不过少女的眼里,这橙黄色要比白色的木香花更加吸引人。 许黟点头:“姑娘家佩戴红色簪花,更显活泼可爱。” 阿锦得了许黟这话,亮晶晶的眼睛笑得眯成线,看着哥哥像木疙瘩一样,也不气恼了。 反正有郎君在,郎君总知晓她想要的是什么。 不像哥哥,哥哥还没开窍呢。 这顿饭吃到后面,大家风卷残留,连盘底的肉沫碎渣都吃得一干二净。 平头老百姓,哪怕如许黟这样手里头揣着银钱的,也没有浪费粮食的,就算吃不完,还有小黄。 不过小黄还轮不到吃剩饭的时候,它在家里地位颇高,胜过方六娘。方六娘都不敢得罪小黄,怕引得许黟不悦。 自然,许黟从来没在这方面有过任何施压。 众人吃肉,小黄也吃肉,吃的还是阿旭挑出来的好肉。 许黟本来还担心,小黄吃盐多对身体不好,后来一想,他们吃的饭菜都非重咸口,对于小黄来说影响不大。 糙着养也有糙养的好处,小黄什么都吃,如今反而不会因吃了顿油腻的就坏肚子。 到后头,许黟和阿旭两人先撤,去忙其他事。 只留阿锦和方六娘在收拾桌上的碗筷。 借着烛光,方六娘看过去,见阿锦穿着露着胳膊肘的清凉半袖衫,里面戴珠黄色的抹胸,下方是樱桃红半腰褶裙,腰间系着红腰带,兜着荷色腹围。 她来许宅已经一年多的时间,这少女越长越标志,出落得亭亭如燕,身姿轻快,脸上总带着灿烂笑容。 是个惹人喜爱的小姑娘。 算算岁数,不过十一岁的姑娘,但瞧着愣是比寻常人家长得更高一些,已有十二三岁的样子。 “阿锦。”方六娘突然唤了一声。 阿锦不明所以地回头看她,隐在光里的眸眼璀璨漂亮。 方六娘指了指她那屋,问她等会可有活要干。 阿锦摇了摇头:“我都忙完了,待会回屋去,再写两张大字就不做其他的活了。” 他们基本是忙白日里的事儿,晚上时,他们的时间都是自由的。 方六娘笑道:“待会阿锦可要去我屋里喝杯茶,我那里今日收到一块好料头,恰巧能用来做头巾。” “好啊。”听到有好料头,阿锦欣然答应下来。 等他们把碗筷都洗好,相约着就去方六娘屋里头。 方六娘的屋头不大,在倒座房第三间屋子,而阿锦和阿旭住在南厢房左右房,可见他们与方六娘相比,跟许黟的关系亲疏有别。 “方妈妈,你这里怎么还有这么香的茶?”阿锦捧着茶盏,闻着里头香气扑鼻的茶香,有些意外,这茶比他们在茶馆里买的罐茶还要香。 方六娘笑着说:“这茶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炒制的,他在西山茶庄里当茶徒弟,学了点制茶的手艺。” 阿锦眼睛亮亮的:“方妈妈,你家哥儿好厉害。” 方六娘见她面色,一面笑盈盈地说要给她拿布料,一面从旁敲打:“好阿锦,你和你哥哥在郎君身边多久了,怎么不见你们回家过?” “方妈妈不知道?”阿锦抬眼,似是随意地问。 方六娘拿料头的手微顿,回身看她:“我不知道啊,这是有什么其他隐情吗?” 阿锦道:“我和哥哥,都是郎君买来的,除了郎君的家,我们没有其他的家。” 方六娘:“……”倒是意外。 她虽然在许家待了一年多,可从未听他们说起这些话,加之,许黟不是多嘴的人。 至于阿锦和阿旭,他们识了字之后,渐渐地明日很多事情,对那个家已经生不出任何的期许,更加不想见到那些人,更加不会主动提及了。 阿锦不明白方妈妈为何突然问她这个问题,不过她想,这问题没啥好隐瞒的。 “我和哥哥都是郎君救下来的,哥哥被阿爹卖到牙行里,被郎君买了回来,要是没有郎君,我怕是早被卖到勾栏里当丫鬟了。” 她说得平静,方六娘听得手指头发抖。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真的遇到不做父母的,照样对孩子打骂不止,不见疼爱。 方六娘疼惜道:“好孩子,如今你们跟着郎君,算是苦尽甘来,过上好日子了。” “嗯!”阿锦重重点头。 她摸着身上穿着的衣裳,这么好的衣裳,她以前可从没见过摸过。 说罢这件事,阿锦坐直起身,疑惑地问:“方妈妈,你不是要给我看料头吗?” “哦哦,我一时激动给忘记了。”方六娘连忙回神来,把放在箱柜里一块浅紫带有花色的丝绢拿出来。 这丝绢只比巴掌大不了两寸,就花去了方六娘三钱银子,还是靠抢才买到的。 像这种上等好料,都是富贵人家才能使用,平民都是不能随意用来裁做衣裳的。 不过料头就不一样了,运气好的话能捡漏到,用来做头巾、绢花或是贴身帕子,都是能拿得出手送人的好东西。 方六娘为了心中盘算的念想,也是花费了心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