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节 (第2/2页)
前往盐亭县。” 得了吩咐,少年便乖乖地坐在老者旁边, 给他斟茶,一面心有困惑地问道:“师父, 我们为什么这么大老远的来盐亭县啊?” 这一路, 他们行了几百里路,天气萧瑟寒凉, 他们这趟出门,备的炭火,已经用得七七八八。 老者笑道:“不是跟你说了嘛,我们来见那许大夫。” “可……”少年不理解,有些不满地小声说着,“那个许大夫,传得邪乎得很,师父,我总觉得这人不像说的那般好,更像个招摇撞骗的。” 老者看着他:“哦,那你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少年正了正脸色:“我听传的人说,这许大夫不仅卖药丸药酒,还会炮制香丸,听着就是个卖药的。” 自从补法逐渐盛行,那些卖补药的大夫,比真正行医治病的大夫还要多。 有的药理都不懂,便招摇撞骗,举着卖补药的招牌,走街串巷的吆喝,专门骗那些有钱人家。 “你说得不错。”老者点了点头,他话锋一转,却道,“可惜你说得也不对,若真只是卖药的,却能传到遂宁府来,这人怕也是不简单。” 说着,老者从旁边的柜子里翻出一个木盒,打开盖子,取了里面的药丸出来。 “这是那许大夫炮制的消食丸,你且看看。” 少年惊讶:“师父,我怎么不知道?” 老者眯起眼笑道:“若你什么都知晓,我就不是你师父了。” 少年闻言羞红起来脸,连忙说是师父厉害。他打开黄麻纸一闻,闻到药香味,里面有五颗如桐子大小的药丸,每颗都是圆润光滑,少见瑕疵。 “这药丸……”他愣住,比师父老人家做得好。 …… 许黟在庭院中,摆弄着从药房里拿出来复晒的药材。 他挑挑拣拣,将品质略有些差的挑出来,还有发霉长粉蠹虫的,能用的继续留着,不行的就叫阿旭碾碎倒掉。 严重发霉和坏掉的药材不能用,他怕直接丢出去,会有一些无良的商贩捡了去,洗洗重新卖给医馆。 “郎君,这些白术长灰斑了!”另一边,阿旭挑拣药材时,发现了一袋发霉的白术。 白术极易发霉变质,许黟一看,就知道这袋白术都不能用了。 这袋白术是他去年秋挖的,当时挖的不少,他都留着,毕竟白术有“中药四君子”的称号,属于补气之品,用途很广。 他遗憾地把东西给到阿旭,叫他处理了。 与此同时,一辆灰色的驴车抵达了盐亭县城外。 进入城中之后,老者就让学徒去打听许黟的住址。 少年下车,看着市井里人来人往,见着一个面善的妇人在卖热汤,想着他们路上也口渴,便上前询问道:“这位娘子,你卖的是什么汤?” “是菌汤,里面加了菌子、大骨头和姜片,喝一碗可驱寒了。”陈娘子见有人问,热情地招呼,“小郎君可要来一碗尝尝?” 少年问了价钱,掏出铜钱递给她:“喏,我要两碗,替我装上。” 见着妇人将汤装好,少年顺势地问道:“你可知城中有位许大夫?” 陈娘子端着陶碗的手顿住,面带狐疑地打量着眼前的少年,瞧着比许黟少个两三岁左右,身上穿的是加棉的布衣。 “小郎君,你找许大夫是有什么事?”陈娘子反问他。 少年听到妇人如此回答,就知道这人是知晓那位传得很是邪乎的许大夫,他心思微动,打算从她身上打听些什么。 “我们是从遂宁府来的,想来见见这位许大夫。”少年也不编谎话骗人,但也没全说了去,只问这许大夫,可是有真本事。 陈娘子眼睛余光瞥向后方的驴车,刚巧见着里面坐着一位老者。 她心想,这少年郎看着面善,还带着个老丈,莫非是来找许黟看病的。 陈娘子笑着说道:“这许大夫我可熟了,他不仅医术好,还是个大善人,给我们这些穷人看病,都只收一点医药钱。” 陈娘子说罢,又讲起她之前给许黟看病,许黟只收了几十个钱的事情。 还有城中如今有家胭脂铺,卖得最好的“许氏面脂”,也是出自许大夫之手。 少年听得一愣一愣的,这许大夫怎么还身兼这么多?连面脂都会炮制。 他恍恍惚惚地回到车厢里,把听到的事讲给师父听。 老者在车厢里,已然听到陈娘子的话,如今再听学徒再讲一遍,依旧觉得很是有趣。 他出声道:“ 柏儿,你又忘了,还没打听到许大夫的住址。” 少年噎住:“……”他确实给忘了。 于是,他连忙从车厢里出来,再次询问陈娘子,许黟家在哪里。 陈娘子道:“若是小郎君不嫌弃,就稍等我片刻,我把摊子收了,带你们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