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_第2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2节 (第2/2页)

布,把抖下来的桂花接住。”

    阿旭点头:“明白的郎君。”

    阿锦兴致勃勃地搓着双手:“郎君,我之前看别人采桂花,都是爬到树上的,或者是用竹竿去拍打树枝。”

    许黟道:“那样太慢了。”

    阿锦看向路上挎着竹篮的行人,偶尔有一阵桂花香味飘过,是采摘桂花回来的人。

    她眼里露出期待:“郎君,我也想试试。”

    “有机会,会给你试试的。”许黟说着。

    刘伯在牛车上首,回头看了一眼,说道:“许大夫,早知道你们是要去采桂花的,直接告诉我便是了,我家老伴和大媳妇最近几日都在采桂花拿去城里卖嘞。”

    “哦,能卖几个钱?”许黟好奇问。

    刘伯黑黑笑:“贱价得很,一篮子只卖十文钱。”

    说罢,他又道,“许大夫若是要,不用给钱,我让她们采两竹篮送过来。”

    桂花轻,装满篮子也要一斤多些。

    许黟道:“确实贱价。”

    不过来都来了,他还没采过桂花,两个小孩都在兴头上,这时候折返回去,怕是扫兴。

    几人说着话,很快出城往西郊赶去,三里地,不多时就能到。

    未到时,就已经能看到不少人挎着篮子,或是背着竹筐采桂花回来。

    等他们从牛车里下来,走了一会儿小道来到桂花林,里面还有不少人在采摘桂花

    他们的到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许黟闻着空中浓郁花香,挑着人少的地方走。

    没一会儿,就找到一棵没被人采摘过的桂花树。

    树上开满金黄色的花朵,一簇簇的绽放着,走得越近,花香更浓。

    闻久了,人就头晕晕的。

    许黟没耽误,从篮子里拿出折叠好的麻布,抖了抖交给阿旭他们。

    阿旭和阿锦抓着麻布的两端,在桂花树下撑开。

    许黟上前抱住树干,手腕发力,接着一晃。

    很快,簌簌的声音响起。

    树杈和树枝在半空中晃动,一朵朵金色的花朵宛若满天星辰,簌簌地掉落下来。

    阿旭和阿锦两人眼睛猛地亮起,撑起双臂,把大部分的桂花都接住了。

    见着有桂花掉落在地上,两人还惋惜地盯着看。

    但很快,更多的桂花飘落下来,令他们目不暇接,已经来不及感叹掉落在地上的花朵了。

    半刻多钟,他们就接满了麻布,把接住的桂花装到篮子里,不一会儿就将篮子装满。

    这时,许黟有些后悔带篮子了。

    若是带的竹筐,还能多采一些回去。

    阿旭道:“郎君,要不然我回家去拿竹筐来。”

    许黟摇头:“不用,明日再过来。”

    他说完就带着两人回来。

    刘伯见到他们这么快回来还有点意外,听到许黟说是带的篮子不够,立马就笑了。

    “许大夫,我会编草篓子,不如等我两刻钟,我编个草篓子装桂花如何?”

    许黟微微吃惊:“草篓子?”

    他以前没听刘伯说过。

    刘伯就跟他说,在还没攒钱买下牛时,他曾经是靠着编草篓子卖钱养家的。

    不过他们村,每户人家都会编草篓子,草篓子比竹篓子好编,不需要处理竹条,编的人多了,就卖不出去。

    刘伯很长时间没编草篓子了,但他编了几十年,有肌肉记忆,拽着几根细长的野草,编了一会儿,速度就快了起来。

    阿旭和阿锦两人,主动在旁边找编篓子的野草,很快就拽了一小堆回来。

    两人都会编草鞋,盯着刘伯编了会,便纷纷加入到编篓子的行列里。

    只有许黟看不明白。

    他尝试着编了一会儿,发现编不成型,都是两条野草,但对方能折成四条,一条编完能接上一条继续编。

    刘伯看到许黟有兴致,问道:“许大夫是想学编篓子?”

    许黟勉强笑道:“是想学,只是看着你们编时,不知原理。”

    因为不知道按什么来编,看着简单,却无从下手。

    刘伯听不懂什么是“原理”,但他听懂许黟想学的意思。

    编篓子对他们乡下百姓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就是编得好不好,花样多不多的差别。

    许黟想学,刘伯就热忱地教起来。

    他重新扯两条新的野草,对折给许黟看,再用另外一条野草穿过,向后折,反过来再重复同个步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