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_第1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4节 (第1/2页)

    接着,他便道:“季师傅,你这是胃病迁延不愈,久病误治所致的胃阴不足。需得养阴益胃,把胃调理好了,这嘴巴自然就不臭了。”

    季师傅才三十多岁,听到他这病能治好,顿时喜不自胜,赶紧问:“那,那我这口疾?”

    “无妨。”许黟道,“我给你开一四物汤,你再搭配消食丸同服。”

    这四物汤可不仅能治补气活血和调经止痛。

    它也能治胃阴不足。

    至于为何还要加消食丸,自然也有许黟自己的道理。消食丸除了最常用在于消食以外,它也能平肝理气,调理胃气不和。

    而季师傅所得的胃阴不足,是先由慢性胃病引起,没有得到好的治疗耽误的。

    那么用四物汤和消食丸,就变得合理了。

    不过由于对许黟的信任,季师傅没有问为何要服用消食丸。

    许黟没有带药箱,自然就没有带笔墨纸砚。

    他借用季师傅家里的纸笔,洒洒洋洋的把病症和所开药方写下来。

    写完,许黟对着季师傅道:“四物汤所用的药材,还有消食丸我那里都有,季师傅可要在我这里抓药?”

    季师傅没有迟疑:“便麻烦许大夫为我抓药了。”

    许黟颔首:“行,晚些时候,跟着我们同去吧。”

    “好。”

    没多久,季师傅又恢复到沉默寡言的样子。

    对此许黟并不在意,他在收取了季师傅拿给他的诊金后,便提出让他一同取药的提议。

    ……

    翌日清晨,许黟罕见的被吵醒。

    他一睁开眼,面前的视线蒙蒙亮,还未到卯时。

    许黟轻蹙眉梢的翻身,闭上眼睛打算再睡一会儿,春困多梦,近几日他的睡眠质量有所下降,这会人还是困着的。

    “郎君,该醒啦。”屋外,响起阿锦的喊声。

    阿锦没听到屋里的动静,又轻声的敲了敲门,清脆的少女音说道:“郎君,沐浴的水已经备好了,要是再不起身,可就要凉啦。”

    许黟无奈叹气,爬起床将外袍披上。

    他推开门走出来,看着穿戴整齐的阿锦,说道:“怎么起那么早?”

    阿锦说道:“昨日里何娘子就吩咐过我们了,说今日是上巳节,今年不同,郎君出了孝期,该好好的沐浴,才可去宿垢病。”

    许黟连连称是。

    上巳节、清明和寒食这三个节日虽然连在一起,但意义和内涵各不相同。

    此时的宋朝百姓还会过上巳节,但许黟知道,接下来的时间里,上巳节的习俗会逐渐淡出。

    只有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还会保留着这个习俗。

    许黟没有妨碍阿锦的准备,阿锦在得到他的话后,便进屋去把准备好的新衣裳抱到他的房间里。

    不过许黟还是在洗脸刷牙后,才进入屋里沐浴。

    重新出来时,他就看到余秋林也穿着一身崭新的衣裳过来了。

    “黟哥儿,你准备好了吗?”余秋林兴奋问。

    见着许黟点头后,余秋林的脸微微发红的低声说:“我娘说今儿去寺庙里避邪求福的小娘子不少,就……上元节后,她就帮我寻到一家愿意来相看的小娘子,说是在寺庙里远远的看一眼。”

    许黟挑了挑眉。

    昨天他归家,何娘子就来询问他要不要明日同去寺庙里祈福。

    许黟想着祭祀原身一家,便答应下来。

    没想到今日还有意外之喜,之前他常听何娘子提到要给余秋林攒娶媳妇的银钱,想来这几个月是攒到了。

    他这么一问,余秋林的脸红得更像猴子屁股。

    “嗯,多亏了黟哥儿你。”余秋林憨憨笑着。

    想到他娘说跟他相看的小娘子,他眼里都是紧张的期待。

    时下里,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之命,两个结婚的年轻人纯粹是盲婚哑嫁的状态。

    而在富贵人家里,相看这事要讲究礼数往来,但在平民中,就没有那么多讲究。

    这次相看,还是媒婆做中间人,让两个年轻人先看上一眼。

    跟何家说亲的这家人虽然没住在县城,但安家在西城郊外,家中父母都是农人,有两个姐儿一个哥儿。

    要和余秋林相看的是大姐儿,叫彩衣,年方十五,比余秋林小一岁。

    许黟听后,微微咂舌。

    ……

    不多时,两家人坐上从牙行里赁来的驴车。

    许黟本是要坐刘伯的牛车,是何娘子拦着,说要赁一辆大些的车厢,这样他们才够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