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1节 (第2/2页)
,就是唐大叔带回来的山茄子这些了, 这些许黟拿到手后,就想着有空炮制出来“睡圣散”。 如今他手头上没有医书, 有些剂量记不得, 就不敢随心的来。 挑出这些带有毒性的药材,许黟在里面翻出一小袋用棉布包装着的药材。 刚打开, 就闻到了一股明显的腥味。 许黟捏了一块查看。 它看着形似不规则的囊片状物,上方有纵横的纹路,条纹带着微微波浪状,这一小包裹里,参杂着两种颜色,有黄色和黄褐色,看着像是某种晒干的囊物。[注1] 很快,他就辨认出这是哪种药材。 没想到唐大叔还给他带来了这样稀少的药材。 说是稀少,其实用“难找”来形容更合适。 “咦?”阿旭嗅了嗅鼻子,扎着童髻的脑袋凑了过来。 他鼻子灵敏,以往都没见到过这样的药材,难免好奇地询问:“郎君,这是什么呀?” 许黟拿着一块让他记住药材的形色味,一面说道:“这是鸡内金,取的是家鸡的肫内衣晒干所制。因为制法麻烦,需要杀鸡趁热剥下肫的内衣,不能洗,直接晒干才行,我在盐亭县的医馆里,很少见到。” 也许有,只是许黟没有碰到。 阿旭震惊:“那我们以前杀鸡,都是把这肫给吃了的,原来还能晒干制成药材。” 他跟许黟说,以后杀鸡,一定要把这肫的内衣剥下来晒干。 许黟失笑地摇头:“你可知晓,这一袋鸡内金需要杀多少只家鸡才能攒到?” 阿旭抿了抿唇,说道:“郎君,我数一数。” “好。”许黟见他感兴趣,就把这袋鸡内金交给他。 鸡内金的质感脆,阿旭小心地捧着倒在盘子上,用手指头拨动地数着。 一、二…… 他在心里默念着数着数,小小一袋鸡内金,竟是数出上百数。 阿旭心里更吃惊了,拔高了声量对许黟喊道:“郎君,有一百一十五块!” 许黟道:“这鸡内金难攒,想要攒到这么多不容易,这一袋就需要上百文才买得到。” 这下子,阿旭的吃惊转为目瞪口呆,这鸡内金好贵! 他看着盘子里的鸡内金,更加小心翼翼地重新装回到小布袋里。 后面,许黟就跟他们讲这鸡内金的用处。 它具有消食积滞,止遗尿,化坚消石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腹胀、小儿疳积等症状。[注2] 许黟对着他们说:“这鸡内金药用范围不仅这些,有时候一些治其他病症的药方,也会用到这味药材。” 他给两人举了个例子,说到有个汉子,口里生了疮,迟迟不好,这汉子就去看大夫。 给汉子看病的是个善用奇药的老大夫。那老大夫见他只得口疮,没有其他多余病症,就直接拿鸡内金烧成灰,敷在口疮上,没两日就治好了。 说完,许黟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又再举另外的例子。 这次举的例子,是他们现实中识得的人。 “阿旭可还记得杨官人?”他先问道。 阿旭重重点头:“自然记得,荣哥儿先前常来寻小黄玩,说杨官人这两月,都不出远门了。” 许黟颔首。 想到不久之前在南街巧遇杨娘子。 杨娘子的面貌多有改变,似乎画了黛眉,又抹了面脂,从她口里得出,她如今在一户人家里当小差。不用住在主家屋里,夜里能回来,杨荣被送去私塾读了书,傍晚下学回来,正是她下差回家的时候。 她说这些话时,眉目带笑,直道手里有了能支配的银钱,人就不止盯着柴米油盐酱醋茶。 许黟想到此,敛起神绪地说道:“这消渴引饮,日至一石者,能用鸡内金加菠根一同研磨成末,再与大米汤服用,一日服用三剂,轻者两日能解,重者五日可愈。” 阿锦提出关键问题:“郎君,上回你给杨官人治病,为何不是用的这方子?” 许黟道:“病因不同,其药方对杨官人无用。” 说到这里,许黟就要跟阿旭他们说道说道,消渴症有多少分类了。 时隔这么久,再次提到消渴症这类辩证,许黟还是有很多话可以说的。 像杨官人这种饮酒后行房事,又因本来素体就五劳七伤,才导致得了消渴症不好说给两个小孩子听,但肠胃热实、饮酒暖身不当以及虚热所引起的消渴症,还是有很多例子可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