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6章 (第1/1页)
讲到这里,齐珣问:“姑娘为何自林中来?又为何要找人?可是遇上了什么事情?” “没什么事儿,只是有人为为我捡了东西,也该道一声谢才对。” 檀华笑了笑,放下皂纱遮面,径直离开。 齐珣望着檀华离去的背影,不知道这位姑娘为何对他如此不假辞色。 他很意外能在这里遇见她,觉得大约是缘分。 女子出行,必定与父母家人一起出行,知道她是谁家的女儿也好,知道谁是她的父兄也好。 总会有办法的。 他镇定自若地回到了暂住的帐篷,才回来,用过早饭。 然后便是狩猎,齐珣知道山里的猎物都是被宫里的人放进来的,他没什么兴趣狩猎。 再加上他才惹了皇上不悦,还是不要出风头的好。 如此,也只是等在猎场前方的空地。 猎物一样一样的被带回来,同行的翰林有的已经打好了腹稿,这个场景最适合献诗。 狩猎的人回来大半了,猎物一样样的摆在空地,堆积成小山。 梁闻喜带着两个小太监清点查验了猎物,记成单子,又说:“陛下有言,恰逢佳节将至,今朝狩猎,良会于此,不如请诸位文臣写作些应景的诗篇,用以纪念,陛下将会与人品评。” 听他此言,在场的臣子或是文人很惊讶,又很高兴。 陛下久不理事,今年不仅出门游猎,还要和大家一起品诗。 太监为在场的人捧来纸笔,许多提笔写诗的人心情都比较轻松,朝中气氛沉寂已久,算起来,许久没有这样轻快快乐的日子了。 齐珣今天无意出风头,他接过纸笔,低头写了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 写成之后,他抬手相招,有太监过来。 “齐修撰已经写完了吗?” 这实在太快了。 齐珣递过去写好的文章。 恰逢此时,有太监唱道:“皇上驾到——永寿公主驾到——” 他抬起头来,一身明黄龙袍的皇帝带着一个年轻女子走来。 那个女子应该是永寿公主,华服盛装,气质典雅。 他整个人一怔。 太监问他:“齐修撰?” 他才意识到自己正死死抓着手里的稿纸,将纸张抓皱。 收回将要递过去的诗文,对刚才过来的小太监说:“还请稍等,下官要重写一下。” 太监点头退后。 御前的太监唱道:“百官行礼!” 所有人出列到地上的红毯上下跪行礼,齐珣双膝跪下,百官行三跪九叩之礼,他亦在其中。 第77章 萧翀乾说:“诸位爱卿请起。” 他带着檀华在主位坐下, 檀华看下首的官员,里头的人她认得一些老臣,至于比较年轻的, 有一些她能从一些人的长相里辨别出他们的门第,更多的就是纯粹生面孔, 陌生人。 不过其中也有个眼生却认识的人, 正是齐珣, 齐家的四子, 他的几个兄长都在朝为官,几个叔叔伯伯也是, 朝里朝外姓齐的人不算少。 檀华见过齐四郎的几位哥哥,齐家大郎和二郎入仕早,那时候萧翀乾在朝政上比较用心, 她也经常在定坤宫里玩闹, 皇上偶尔在定坤宫里见臣子, 她曾见过齐珣的大哥和二哥,至于他三哥,在洛京做了两年官,后来去了哪个州县做官,好像也回来过, 总之记不清了。 现在齐珣和别人一样,正在低头执笔作文。 檀华看过这些人, 将目光收回来,她听柔贵妃讲过,萧翀乾爱诗文, 从前每逢有什么节日,或是有什么事情, 都会在臣子里让一些文笔较好的人写诗,或是作画。 就算来有事情求萧翀乾,把奏折里的文章写得漂亮些,萧翀乾也会多一些耐心。 在檀华的记忆里,其实萧翀乾和柔贵妃很少出行。 在下面收文章的太监先送来几张写好的诗文,接东西的一个一身红色袍子的中年男子,他从太监手里接过文章,大致检查一下,交给皇上,说道:“一共十七张诗稿,请陛下阅看。” 诗稿交到萧翀乾面前,萧翀乾低头翻看,他看这些文章的时候不管时间过得快还是慢,半点不急,看完一张再看下一章,过了一会儿,看完这几张诗稿。 将稿子递给檀华,说道:“朕从中选了两篇,永寿也看一看,觉得哪几篇最好。” 檀华接过文稿,也和萧翀乾一样慢慢看上面的诗文,最先看的是字,这些文人大臣的字写得各有各的好。 再慢慢看上面的文章。 文稿左侧写着人名。 其中写作第一个好的就是齐珣,对方这篇文疏朗快活,富有生气,不失气势。 文字是无辜的,这是一篇好文章。 檀华再往下看,朝中诸人,尤其是文臣,若不是世家子弟,便是科举上来的学子,左右都是文学素养极高,对这些人来说写诗比种花简单。 剩下的文章多半还是不错。 檀华将自己挑选出来的诗文放在一边,说道:“儿臣看来这三篇文采最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