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节 (第1/2页)
这么想着,秦铎也抬起头,想看看自家崽子。 这一抬头,却又对上了那道不加掩饰的目光,皇帝狭长的凤眸微垂,盯着百官队伍的末尾,秦铎也所站的位置。 见他睁眼抬头,秦玄枵竟然还冲他眨了眨眼。 死孩子不知道看多久了,根本就没有在认真听朝政! 秦铎也抿唇,目光幽幽,盯回去,暗含警告意味。 半响,这皇帝崽子竟然还没有收敛的意思,甚至在接收到他的眼神之后,笑得更放肆了,磨了磨牙,又点了点眉梢。 一声轻笑从龙椅上传来。 方才还吵得不可开交的朝臣瞬间噤声。 陛下一笑,大事不妙,生死难料。 朝臣停止争吵,均是安静下来,等待秦玄枵做出下一步的指示。 没人会在这时候,为了区区一个秋狝的礼官位置惹怒陛下,不值当。 四年前陛下刚登基那会,也是这么阴恻恻地笑,然后眼睛一眨不眨地,就在朝堂上杀了他们近三分之一的朝臣,血流漂橹,大殿弥漫的血腥气三天三夜都没有散尽。 直到近几年,陛下的性子才慢慢缓和了,他们才敢伸出爪牙试探。 不过这一笑,一下子又将众人拉回四年前的宫变中。 安静到近乎死寂的无极殿中,就连众臣的呼吸声都微不可闻。 死寂许久之后,秦玄枵突然开口,语气玩味:“文爱卿,朕看你似乎有话要说?” 一霎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动声色地落在队伍最末尾。 目光中,有的怜悯,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像逃过一劫一样。 所有人都在等着秦铎也的反应。 秦铎也:“......” 他深深闭了闭眼。 死孩子。故意的是吧。 他迈出一步,只身站在无极殿中央,和请求封妃那时的场景一样,但和那时狼狈跪地却截然不同。 秦铎也脊背笔直,象征性地将笏板举了举,淡淡上奏:“陛下,臣以为,今年秋狝,当以节俭为主,删减制事,精简随行人员,轻衣快马出行,做到象征意义即可。” 因为风寒未愈,嗓音仍哑哑的,却并不耽搁凛然的气势。 “不可,”礼部尚书摇头,像看一个不懂事的年轻人一般,摇头,“你不懂国祚礼制,怎可随意删减?” “是啊,秋狝也可彰显我朝官员武力风貌和精神气度,大魏从成烈帝时期就尚武,安平盛世后,朝中官员哪个不习武强身健体,”礼部侍郎也是个孔武有力的,上下打量了一眼秦铎也,语气中颇有些嫌弃,“你这样弱不禁风......得了吧,是你懂魏成烈帝还是我们懂魏成烈帝?” 秦铎也:“?” 谁? 你是说成烈帝秦铎也吗? 呵。 要是不说还好,说起这,朕可就不困了。 那你们懂不懂,魏成烈帝在位,可是将从前的朝堂旧事全都掀了一遍的? 秦铎也因风寒而起的困顿一扫而空,漆黑的眸子闪过一缕明亮的光,他向前跨出一大步,扔了笏板,开始了。 “诸位大人,那你们可知,成烈帝在位时期,秋狝共举行了几次?” 漆黑幽深的眼眸依次扫过反对的几人,只几秒,甚至没给足够的反应时间,伸出三根手指:“三次。正式进行的秋狝,只有过三次。” 秦玄枵向后倚着龙椅,像是看戏一般,颇为满意地看着秦铎也。 “尚书大人,知道其中缘由么?”秦铎也看向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被噎了一下,“这......” 秦铎也却没揪着不放,而是将他的窘态轻轻放下,自己回答:“因为安平年初期,秋收时节,成烈帝年年出宫去往京郊或是南方的水田,亲自躬耕,以劝农事。政务繁忙,忧心天下百姓,何来时间亲自秋狝?” 礼部侍郎开口帮忙:“成烈帝亲口说过,借秋狝向北疆胡人彰显我大魏武力和气魄,你承不承认吧。” “是,说过。”秦铎也干脆利落点头,却又冷笑一声,“但你莫要本末倒置。那时胡人未败,来大魏境内挑衅。你且看成烈帝将胡人打回草原深处后,就算不办秋狝,难道还有胡人在边疆闹事?” “没、没有了。”礼部侍郎也噎住。 “好,都拿成烈帝的话做金科玉律是吧,”秦铎也笑,独自一个面向众人,“那你们说吧,安平六年,成烈帝在位时期的第二次秋狝开始时,他在文武百官前说了些什么?有人记得么?” 满朝寂然。 呵,果然,一群断章取义的家伙。 秦铎也正准备继续,忽然殿上冷不丁响起一道声音。 “秋狝之根本,在于皇帝为天下万民做出表率,猎杀伤害家禽的动物,保佑秋收,瑞兆丰年,象征意义大过秋狝围猎本身。” 龙椅上,秦玄枵仍以一副惬意看戏的姿态坐着,漫不经心地将秦铎也百年前说过的话,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