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节 (第2/3页)
复,转念又觉着不至于此。因崔循从来不做这样的事,加之他所指出的缺漏的确有其道理,便只得推翻重来。 若非萧窈来学宫,兴许依旧寻不到合适的机会见她。 萧窈并未觉察出他千回百转的心思,只是思及近日见崔循的情形,“啧”了声,“他将事情都交予你们来做,难怪自己清闲。” “公主这些时日见过琢玉?”谢昭神色如常,仿佛随口问及。 萧窈夹菜的手微微停顿,“今早来栖霞山时,偶遇一面。” 谢昭便不再追问,转而笑道:“今日公主芳辰,应取酒来才是。” 萧窈乍一听有些雀跃,及至 想到抄的那两卷南华经,又歇了心思,开口拦下谢昭:“算了。思过堂石碑上还刻着呢,学宫不应饮酒。” 谢昭微怔,随后不动声色道:“是我失于考量。” 晏游盛了碗山菌鸡汤,放至她手边,打断两人逐渐微妙的对话:“尝尝你自己射的猎物。” 萧窈应下,才拿起汤匙,却只听不知何处传来琴声。 她学琴已有半载,先后经班漪、尧庄、谢昭指点,早已不复初时的稚嫩,亦能分出高下之别。 凝神听了片刻,便知此人琴艺绝佳。 细论起来,不在班漪之下,甚至能与谢昭相提并论。 萧窈诧异:“心来的学子之中,有如此擅琴之人?” 她大为好奇,甚至想循声过去看看,究竟是谁在抚琴。 “并非新来的学子,”谢昭看向澄心堂的方位,又看了眼萧窈,似笑非笑道,“是琢玉。” 萧窈重新坐下,垂眼对着面前那碗鸡汤,慢慢搅弄。 她未曾正经听过崔循抚琴。虽常听人赞许他六艺皆通,但一直以为是稀松平常的客套话,毕竟他的身份摆在那里,自然少不了溢美之词。 而今听此琴音,才知道不负盛名。 崔循确实是一个无论何事都做得极好的人。 待到一餐用完,谢昭说是近来得见《秋风曲》曲谱,邀她同去。萧窈看向晏游,正犹豫着,却见极眼熟的仆役过来。 松风行过礼,恭敬道:“我家长公子请公主一叙。” 第049章 澄心堂中窗明几净, 白瓷净瓶中供着几枝兰花,暗香浮动。 崔循坐于窗侧,白衣胜雪。 日光洒下, 恍若浮光跃金, 勾勒出精致的侧颜。他的眉眼随母亲, 细看颇为秀气,眼睫浓密纤长, 漫不经心垂下时却又透着几分冷淡。 鼻梁高挺, 薄唇, 是民间老人们说的“薄情相”。 萧窈揣着一肚子疑惑来, 原本有些许急躁, 踏过门槛见着这副景象不由一愣, 悄无声息看了会儿。 她的确喜欢崔循的相貌。 从前同他说的那番话并非虚言。早在祈年殿外冬雪中初遇, 不知他姓甚名谁时, 就曾有意无意多看好几眼。 其实细论起来,他与谢昭的样貌难分高下, 可身体本能的反应总是更为诚实。萧窈不得不承认,两人之间单论外形,她确实更喜欢崔循。 她倚门而立,待崔循觉察到她的存在,抬眼望来, 才后知后觉地回过神, 咳了声:“你找我来什么事?” 崔循微抬下巴,示意她落座。 萧窈已经推了谢昭的邀约, 也叫晏游先回军营, 不必特地等候自己。眼下并没什么要紧事,稍一犹豫, 还是在书案另一侧坐了。 “今晨你曾问过的后山封路之事,我令人查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