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_第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节 (第2/2页)

年动乱,军户零落。朕虽已下令善待军户,抚恤遗孤,却收效甚微。如今新增的军户,大半皆是犯罪罚没,以致良莠不齐。”

    “禁军之中,谎报人头吃空饷更是常事。”

    “待荆州事毕,你入禁军,代朕重调编制,整肃军纪。”

    萧窈在祈年殿留了许久,至日暮,这才回朝晖殿更衣,以备夜宴。

    昔年宣帝在时,每逢年节,各地封王皆要来建邺朝拜,太平时也会多带些家眷,叫他老人家看看满堂子孙。

    及至宣帝薨逝,御座上的新帝位置从没坐稳过,韭菜似的,七年间换了三个。

    生在皇家,叔伯兄弟之间本就谈不上有多少情分,其中兴许还有看彼此不那么顺眼的。

    渐渐的,便都开始找各种由头不来。

    叫人递一封请安的奏疏,送些东西过来便算了事。

    及至如今,除却阳羡长公主,便只有与重光帝素来关系不错的东阳王带着儿女前来。

    这场家宴实在算不得热闹,但也没什么拘束。

    萧窈早年来建邺时,见过东阳王家的小女儿萧棠,在一处玩了半日,还曾将自己带的小山雀送了只给她。

    而今再见,萧棠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浑然不似当年那个追在她身后,一口一个“阿姐”的玉团子。

    一开口,却还是软糯的音调。

    “阿姐送我那只小雀,还好好地养着,只是它如今年纪大了,不好带着来回折腾,便留在家中。”

    萧窈眉眼一弯:“我正想问你还可还记得它。”

    萧棠连忙道:“自然忘不了。这些年,一直养在我院中,按阿姐那时教的,给它准备谷粒和干净的水……”

    她二人聚在一处,窃窃私语,一说起来便没完。

    萧斐听了一耳朵,侧身笑问:“聊什么呢?这么高兴。”

    萧棠与阳羡长公主不大熟悉,闻言立时坐直了,稍显拘谨地问候了句“姑母”。

    萧窈自若地解释道:“我曾送给阿棠只小雀,正聊起此事呢。”

    萧斐饶有兴趣:“说来听听。”

    “那会儿尊祖尚在,诸王朝贺,宫中热闹极了。记不得是哪家的小郎君欺负阿棠,我路见不平,替她赶跑了那人。”萧窈咳了声,没提自己险些把人推湖里这件事,只道,“又见阿棠哭的实在可怜,就送了小雀哄她。”

    萧棠两眼亮晶晶地看着她,连连点头。

    萧斐失笑,调侃道:“你那时才多大,就路见不平,英雄救美了?”

    见萧窈捧了酒杯,又提醒:“你二人既如此投缘,等元日祭礼过后,可慢慢叙旧,也可一同游玩。今夜还是少饮酒,早些歇息,明日一早可是要起的。”

    萧窈闻言应了声,便没再沾酒。

    重光帝而今身体不佳,这场家宴并未持续太久,便各自散去。

    第二日天还未亮,隔窗望去仍是漆黑一片,萧窈就已经被唤醒,梳洗更衣。

    她很少这时辰睡醒,眼都不大睁得开,无精打采的。

    直至温热的帕巾覆在脸上,才稍稍缓解,困意去了几分。

    及至穿上一层又一层繁复而厚重的礼服,再戴上发冠时,终于彻底清醒。

    借烛火看清铜镜中的形容,几乎有些不大能认得出来自己。

    这件玄色的礼服是为祭祀所准备,其上以金线绣有日月、山川纹样;发冠上有金饰、珍珠、宝石等物,精致华美至极。

    萧窈怔了片刻,扶着翠微的手起身:“这时辰,王公卿校应当已经在端门外等候了,大乐署的乐工们当在祈年殿外。”

    她并非疑问,翠微只道:“公主也应当过去了。”

    祈年殿位于皇城最中央,其左为宗庙,其右为社稷。而今三殿火烛齐燃,灯火通明,恍若白日。

    群臣自中华门依此入宫,于宗庙外等候,列于萧氏宗亲之后。

    鼓乐渐起,着衮服、戴十二琉冠冕的重光帝自祈年殿出,宗亲、百官伏拜。

    先祭宗庙,再祭社稷。

    萧窈这些时日已经将所有章程记得烂熟于心,行礼、敬香、奉酒,一步不错。

    与阳羡长公主不同的是,重光帝因无嗣子,也未曾从旁支过继,奉酒一项便暂且落在了萧窈身上。

    她缓步上前,将手中的椒柏酒呈与重光帝,不疾不徐道:“初岁元祚,吉日惟良。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万籁俱静,女郎清脆而悦耳的声音传入在场每个人耳中。

    崔循亦听得清清楚楚。

    太常寺曾为谁来奉酒起过争执,不少人皆不认可公主来行此事。

    一来顾忌她到底不是男子,再者,也恐这样年轻的小娘子担不起此等局面。

    万一生了惧意,磕绊下,岂非坏了祭礼?

    崔循心中那时便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萧窈这样胆大包天的女郎怕是压根不知何为“胆怯”。

    最后还是问到重光帝那里,他拍板决定,由萧窈来奉这杯酒。

    而今她确实做得很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