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节 (第1/2页)
王滢属意谢昭,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若是郎情妾意,两家顺理成章再结一门亲事,自是皆大欢喜,可偏偏谢昭不情愿。 思及前些时日的流言,谢盈初怔了怔,小心翼翼问:“兄长莫非当真心仪公主?” 谢昭反问:“有何不可吗?” 这话像是承认,可语气又实在谈不上郑重,叫人难以分辨究竟是戏言还是当真。 没等谢盈初再问,他已然起身告辞:“宫中还有些事,须得去一趟。” 当初崔循将元日祭天的祝词交由他来写,在那之后,又陆陆续续扔了不少事情给他料理。 像是自己忙碌,便见不得旁人清闲。 谢昭来祈年殿回话时,崔循也在,正问及元日祭天时公主是否出席。 “她还病着,精力不济,怕是未必能撑下那么久……”重光帝一手支额,态度游移不定,自己也没拿定主意。 寿宴之事还没过去太久,若是此时叫萧窈露面,无疑是将她再推到风口浪尖上,免不了会遭受挑剔责难。 只要有一点没能做好,落在有心之人眼中,就能口诛笔伐。 可元日祭天这样的场合若是不出席,便算是彻底放弃她了。 谢昭适时道:“臣识得一位圣手,医术高超,如今正在建邺。陛下若有意,可召他来入宫为公主诊治。” 重光帝未置可否,只道:“谢卿有心了。” “元日祭礼繁复,圣上若有意令公主出席,宜早做决断。”崔循顿了顿,额外多补了句,“太常寺也好遣仪官,为公主讲授祭礼章程。” 重光帝略感惊讶地看向崔循。 他并不意外谢昭会递这个台阶,却没料到崔循竟也会如此,实在不像他一板一眼的行事。 “朕明白。”重光帝斟酌道,“明日阳羡长公主至,她身侧亦有擅医之人,待朕问过再做决断。” 阳羡长公主身侧有个唤作屈黎的内侍,擅岐黄之术,昔年萧窈病得浑浑噩噩,重光帝特地将她送往阳羡,便是为此。 长公主是在傍晚至皇城的。 她与重光帝并非一母所出,从来也谈不上感情深厚,照例拜会后,并没闲叙耽搁,便带着人来了朝晖殿。 萧窈服的药有安眠功效,几欲睡去,听闻通传后困意去了许多,示意青禾扶自己起身:“我原以为,要明日才能见着姑母呢……” “路上有事,耽搁了一程。”萧斐借着烛火看清她的形容后,眼中的笑意犹未褪去,眉头已经皱了起来,“窈窈怎么竟真病得这般厉害!” 萧斐人虽不在建邺,但事情却是发生没多久便已得知。 只不过原以为,萧窈的病不过是为了给士族一个交代的托词,眼下见人清瘦至此,立时令屈黎为她诊治。 “没什么大碍,姑母不必担忧。”萧窈对自己的身体多少有数,倚着迎枕,同她笑道,“不过是起初辗转反侧,想不开,才会如此,这几日已经渐渐好转……” 话音未落,萧斐已经抬手捏了捏她消瘦的脸颊:“同姑母讲讲,王滢那日都做了些什么,叫你那般生气?” 萧斐与重光帝谈不上亲厚,但却极喜欢这个小侄女,怜爱之意溢于言表。 若是出事时她在筵席之上,萧窈怕是也未必能强撑着回宫,早就如王滢向自家兄长哭诉那般,扑到她怀中抹眼泪去了。 而今时过境迁,那时的委屈也好,愤怒也罢,皆在这些时日咽下。 故而萧窈能够波澜不惊地坦然提及那场纷争的原委。 萧斐拢着她纤细的手,那张几乎未曾留下岁月痕迹的脸上浮现些许嘲讽,轻声笑道:“经年未见,他们果然还是从前那个德行,有增无减,令人作呕。” “窈窈年后随我回阳羡,不必再看他们的嘴脸。” 萧斐的想法与重光帝不谋而合,萧窈依旧摇了摇头,回握她的手:“姑母,若是什么都不做,就这样离开,我总是不甘心……” 她宁可撞得头破血流,也不会认输。 萧斐深知她的性情,想了想,并没急于一时,转而问屈黎:“窈窈病情如何?” 屈黎诊了脉,又看过宫中医师开的方子,斟酌道:“药方开得没什么大问题,奴才略改两剂药,只要公主放宽心好好调理,不日便能痊愈。” 萧窈道:“您看,我说的没错。” “什么没错,都瘦得快皮包骨头了,还笑得出来。”萧斐横了她一眼,“这些时日好好养着,若年后依旧这般可怜见的,非得把你带回阳羡,何日养好了再放走才好。” 萧斐是宣帝最疼爱的女儿,孝惠 皇后中宫嫡出。 最紧要的,是她外祖家乃河东裴氏,累世煊赫的阀阅门第。虽说裴氏大半折损在过江前,但积年家底摆在那里,再怎么骄横的人,也不敢如轻贱萧窈那般待她。 在得知她到了建邺,各家的请帖更是雪花似的飞来,邀她赴宴。 萧斐就是不耐烦这些应酬,当年才会搬去阳羡,她在这些请帖中挑挑拣拣,最后只应了谢氏设在平湖的赏梅宴。 萧斐的住处是她少时在宫中住过的栖霞殿,与朝晖殿相距不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