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节 (第2/2页)
她就差明着骂崔循“多管闲事”了,怕自己再多留会儿,指不定会说出什么来,匆忙向谢昭道了声谢,快步离开。 崔循侧身,让出门口的路。 两人擦肩。 披帛从他低垂的手背拂过,轻柔而冰冷。 “今日谁得罪你了?”谢昭倒了盏新茶,若有所思,“还是说,你何时与公主有了旧怨?” 崔循避而不答,只道:“既清闲无事,元日宗庙祭祀的祭词,由你来拟。” 谢昭虽才华横溢,实则不大爱写这等祝词,尤其是需要再三斟酌,反复修订的。 但崔循将这事扔给他,并没留回绝的余地。 谢昭轻轻叩了叩琴案,笑道:“公主来寻我,不过是想看那张‘观山海’罢了,琢玉何必介怀?” 他这话似是意有所指,又似是随口一提。 崔循果不其然皱了眉。 但却没再多言,拂袖离去。 第013章 看了名琴,听了谢昭弹的曲子,萧窈的心情原本是极好的。 但全都被崔循三言两语给毁了。 睡了一夜,第二日同班漪提及自己去大乐署听琴,再说起此事,依旧既莫名其妙,又隐隐生气。 “我知自己并无名门闺秀的风姿仪态,可这与他,又有什么干系呢?” 萧窈咬了口班漪带来的樱桃糕,恰到好处的甜意在唇齿间溢开,再开口时,情绪稍稍和缓了些:“同为士族出身,谢三郎就不会如他那般……” 谢昭的态度始终是温和、妥帖的,在他面前,仿佛什么都不用想,做什么都是对的。 崔循则不然。 规行矩步,严苛、挑剔,叫人不由得怀疑,世上究竟有谁能入得了他的眼。 班漪听了萧窈的讲述,颇感稀奇。 她与崔氏不常往来,但这些年也见过崔循几面,听过许多事迹。 倒不是说崔循平易近人。 只是以他一贯的行事,纵然认为萧窈此举不妥,也不会出言诟病才对。 毕竟长公子日理万机,他们崔氏族中的女郎如何,兴许都不会过多关注,又为何平白要对公主指手画脚呢? 班漪思忖片刻,开口道:“公主可知崔氏行五的那位郎君?” 萧窈点点头:“崔韶。” 这是崔循同父异母的庶弟。 若是没猜错,那日幽篁居外,她仓促撞见的那少年便是崔韶。 “早些年,崔翁便将族中之事交给长公子,自己安心颐养天年。崔公又早就不在,这些年杳无音讯……”班漪顿了顿,意味深长道,“长兄如父,五公子的亲事最后应当是由他来决断的。” 萧窈来建邺,就是为了议亲。 众人心照不宣,班漪没避讳提及此事,萧窈也没脸红回避。 “我又没同崔氏定亲。八字没一撇的事,他若看不过眼,不结亲就是,何必如此?”萧窈撇了撇嘴角,“何况,谁要嫁入他家啊?” 既提及此事,班漪索性又问:“那谢潮生如何?方才听你提起,似是并不厌烦。” 萧窈拭去指尖的碎屑,慢吞吞道:“谢三郎那样的人,会有人讨厌他吗?” 但若说有多喜欢,并没到那份上。 毕竟拢共也就见了几面,一只手数得过来,说过几句话,甚至谈不上有多了解。 “倒也不急。”班漪徐徐道,“明日王氏寿宴,士族子弟云集,公主届时大可慢慢看,说不准会有一眼相中的人。” 萧窈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 经过这些时日精挑细选,最终由班漪拍板,定下了那套杏色的宫装。 宫中手最巧的侍女一大早来朝晖殿,为萧窈梳了个极其精致的发式,珠翠点缀在云鬓间,温婉端庄。 珍珠耳饰垂下,光泽莹润。 纤腰袅袅,系着环佩禁步,将步子压得轻而缓。 脸上也上了妆,蛾眉横翠,唇红齿白。 任是谁见了,都得承认,这是个颇为貌美动人的女郎。 至于给王老夫人的寿礼,重光帝早就令人备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