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4节 (第2/2页)
于后面愚夫当道种种,神宗已无肚量再听,便直接判了这首词为大宁头等禁篇。 那年风紧。 顾准辗转托人,几经周折才在锦衣卫严密的铁网下,偷偷将这“遗书”拓印回来。 朝廷紧迫盯人,云鹤同宁霖皆被严密监视,寻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约莫时间仓促,这阙词字迹潦草干涩,风骨却分毫不减。 一如他和宁霖心境。 他们始终相信,总有一天史笔如椽,会有人替他们正名。 这一天,终于到了。 是以,顾准一开口,就是从文字冤狱平起。 “陛下,漳州旧王邸这篇禁词您忘了吗?” 他小心将这首《鹤冲天》收录进恩师诗余最末一篇。只是以往空白不着一字的书封,如今已工工整整题上《望乡楼遗稿》。 他乡望旧乡,羁客魂断肠。 安土重迁的时代,废太子与先帝师遗骨岭南,至今不得落叶归根。 见这题名,群臣愀然。 顾准也不禁红了老眼。 “陛下,如今您还信当年陈氏的片面之词吗?” 他轻抚书脊,缓缓跪下。 “枢机不过代指朝政,愚夫正是陈愈之流。恩师从来不曾生过反心,他一生侍奉君王忧心社稷,临死也不忘谏君亲贤臣远小人,何罪之有?” 真·小人陈愈谋反在前、叛国在后,至今仍在敌营效力。 这迟来的洗冤犹如一个巴掌,打的神宗猝不及防。 满堂静默中,顾准再插一刀。 “陛下,陈氏之罪又何止如此?此等小人,倒行逆施,三十年大宁在他手里,不止寸步不进,还倒退几十年。 试想若无陈氏蛊惑,我朝今时早已人才辈出,不说国富力强,定不会如此穷困潦倒,以至于与鞑靼一战,落得个战无良将、守无辎重的两难境地!” 一个穷困,是实情,亦是提醒。 老皇帝登时投鼠忌器。 永泰开春,随着农时逼近,大宁千疮百孔的财政赤字,已在爆发边缘。 方徵音提出的以增发白币缓解朝廷压力的法子,并没有奏效,年后不止米粮飞涨,白币也一夜之间也大幅贬值,与纸币无异,引得朝野怨声载道。 这一切,还须仰赖顾准这老家伙妙手回春。 述职后,旁的官员无不返程,他独独压着顾准滞留京师,便是做此考量。 谁叫满朝只有这厮最善搞钱呢? 也正是拿捏住这命门,顾准才愈发口无遮拦。 他恳切道:“陛下,三十年间,朝中净是陈愈、柳巍、方徵音之流尸位素餐。 若不是还有个谢老撑起门庭,大宁怕不是早就亡国改姓了!” 这话说得极重,听得众人心中发紧。 姓顾的一贯混不吝,什么都敢说!说就说,自己不怕死,还硬要拉旁人垫背。 最后一句明着是夸谢家,可谁不知帝王心术,最是多疑? 这般夸大谢家功勋,将皇帝贬至一无是处,无异于当面捅了谢家一刀。 害人,真害人! 可怜谢昭,方才冒死替顾家小子挣命,转头就碰上这么个不讲武德的老丈,坑他一点不比坑外人手软。 一众朝臣即便脑袋拎在手上,也不忘一线吃瓜。 他们心中啧啧,当真色字刮骨,情字害人。 谢昭多好一权臣料子,竟绊倒在这最无用的儿女情长上! 顾家也不是好鸟。 顾准这老匹夫善忍记仇,这不,当年谢时率兵平乱、逼死云鹤、宁霖的账,老货记得清楚呢! 朝臣们鹌鹑开会,再稽首默契等着天子震怒。 出奇的是,这把神宗竟然忍住了,只咬牙应了句,“我朝并不兴文狱,当年云逆谋反,罪证确凿,可不止一首词作之祸。云氏满门证供,顾卿又怎么说?” 岂料顾准早有准备。 他不紧不慢将当年隐情道出,一边抖落那一封封密信。 “当年谋逆事,多有蹊跷。 陛下国事繁忙,只以云鹤畏罪自杀草草结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