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零三章 杀鸡儆猴 (第1/3页)
华老板,哦不,现在应该是华主席了,他在总揽大权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整编了所有国军。 国军中的那些个酒囊饭袋全部被他从部队中扫地出门,其他将领则分批次的进入华夏军事学院再次充电进修。 国军进行了大整编大清洗,这让许多尸位素餐的官兵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闹事了。 当兵的还好说,只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不符合龙卫军标准的就算退伍后也能有一个不错的归宿;可是那些习惯了吃空饷喝兵血的军官们如果不在部队继续服役的话,那日子过的可比以前差多了。 华宇早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大整编没有开始之前他就命令杨虎城的第七师与戴安澜的山地师从宝鸡南下进入了四川。 当10万多龙卫军进入西南之后,大整编才正式开始。 老蒋在西南的部队总共有00多万,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足三分之一。在新任国防部副部长何应钦的协助下,杨虎城与戴安澜开始逐步履行自己的职责。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国军中年龄超过40岁的士兵全部剔除出部队,除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大龄士兵被留下外,其他的老弱病残一概被责令退伍。 其次,如有父子兄弟几人同时在军队中的士兵只允许一人继续留在军中外,其他人也必须全部退伍。龙卫军这样做其实是为了给这些士兵的家庭留下传宗接代的香火,多年的内战加上抗战爆发后中国有许多家庭的男丁几乎都被征调进了军队,打仗的时候子弹可不会长眼睛,父子兄弟同时阵亡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无数个家庭满门都是寡妇,甚至全家死绝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最后那些平时有抽大烟,手脚不干净,欺压百姓等恶习的官兵全部被一一揪了出来,等待他们的将是军事法庭的审判以及劳改营的劳役。当然在这些人中也有不甘心束手就擒的,他们挺而走险做出了殊死一搏企图用武力来反抗龙卫军,不过迎接他们的往往都是那冷酷无情的子弹。 与原本的预想几乎吻合,裁军后原国民党军队只留下了将近70万人左右,足足有150多万的士兵卸甲归田了。基本上只要不是进入劳改营的士兵,所有的退伍军人一律得到了50华夏币的遣散费;他们有的被安排进了民兵部队任职,有的回家经商务农以享天伦,单身一人的则全部由政府统一安排工作......安置完了退伍官兵后,国防部按照华宇的意思将剩余的70多万国军编成了18个师并重新任命了各级指挥官。 大多数高级军官对此安排比较满意,从此以后他们就可以各凭本事,公平的竞争“上岗”;再也不会因为非某人的嫡系而饱受排挤了。 诚然有人获利肯定就会有人遭受损失,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嫡系”将领们开始蠢蠢欲动,不停的挑起事端。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老蒋的心腹爱将——汤恩伯。 汤恩伯是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名克勤,字恩伯,浙江金华武义人。此人与蒋介石有同乡之宜并对其耳提面命因而被老蒋视为嫡系心腹。 汤恩伯自从抱上了老蒋的大腿后从此一路青云,从一个小小的参谋一跃成为了国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 说实在的汤司令除了会拍马屁,带兵打仗的本事根本就不行,说他是酒囊饭袋也不为过。他的部队装备往往是国军中最好的,编制也是最完整的,可每当大战一起总是败多胜少。 汤司令在台儿庄会战中略有微功,他恃宠而骄多次违抗命令,不服从李宗仁指挥,因而种下他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之间的不和。要是给他扣上个以下犯上的罪名丝毫没有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