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阀_第二百二十三节 各方态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节 各方态度 (第2/3页)

有不错的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工农业基础,省内铁路网络,外加山西传统的商业实力,这些才是阎锡山的根本。所以他的军队不行,但是武器好啊,太原兵工厂是中国五大兵工厂之一,跟云南兵工厂,巩县兵工厂,东北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其名,就这一点上来说,他就比南方那些革命党强多了。

    正是靠着这些,加上山西表里河山的有利地形,阎锡山才能割据一方。

    还有东北军,张作霖是个老胡子不假,论旧学他比不上吴佩孚吴秀才,论新学也赶不上南方的革命党,但是有一点好处,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他懂得找行的人。治理东北,他全权托付给王永江,知人善用且用人不疑,为了这个文官不惜跟自己的老兄弟汤玉麟拔刀相向。

    结果是东北被张胡子搞的有声有色,有全国除开云南外最密集的铁路网,最强大的工业实力,最大的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兵工厂,最庞大的空军,还购买了坦克,拉起了海军。所以尽管东北军打仗也不行,打吴佩孚打一次败一次,但是耐不住人家底子厚啊,禁得起打,败一次还能站起来,所以北洋最后的一个大军阀不是吴佩孚而是人家东北军。

    说白了,能在军阀混战中,存活到现在的大军阀,没一个好对付的,没人都有两把刷子。赵泽勇要不是开了后门,难讲能斗得过这些家伙。

    但是对这些军阀,赵泽勇反而并不太担心,元老们要拉拢让他们拉拢好了,要是轻易的许诺。空口白话就能说动这些人,那么这些人也就不值一提了。赵泽勇明白。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被谁说动的,元老们不行,他赵泽勇也不行,因为这些人肯定也在观望,不过他们的眼光更高,他们观望的不是赵泽勇和元老旧势力之间的斗法,而是在观望联省和日本之间的战斗,那才是决定性的。

    日本胜了。一切休提,不用元老们拉拢,他们也会起来,不是扶持元老们继续执政,而是该给自己谋求权力了,中国第一人那个位子谁不想,那意味着一个人走向了他人生可能爬到的最高峰。不管好坏都将留名史册,有个著名的古人不是说过吗,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雁过留声才不枉做一世好男儿。

    而如果联省胜了呢,也是一切休提。抓紧时间抱大腿吧,既然已经没有了当皇帝的可能,索性赶紧抢时间从龙吧,黄袍加身的那个人当不得,也要做那个第一个把黄袍送上去的人。当然如果运作的好。做个永镇某地的藩王也不是不可能,尽管不可能世袭罔替下去。可是尽自己这一生,能够坐镇一方当一辈子土皇帝也不赖了。

    当然军阀们的心思是十分复杂的,作为中国人他们自己不敢跟列强打,但是也希望敢打的联省能赢,可是作为军阀作为一个权力人物,他们又不愿意看到联省因为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而权力膨胀起来。

    但如果放在一个中立位置上,张学良是不认为赵泽勇能打得赢日本的,东北紧邻日本,他对日本的实力最清楚,那种民心士气,那种军国主义,张学良认为是不可战胜的。联省军打败了英意两国确实让人震惊,但是这两国相比日本都有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地缘,两国毕竟距离中国太远了,可是日本不一样,近在咫尺,英国人派遣十万军队就感到吃力,意大利才四五万人就无以为继,可是日本呢,派遣一百万人大概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张学良不认为中国能打败日本,这也是他后来敢出手主动挑衅苏联,可在日本人打来的时候,不敢抵抗的原因所在。

    冯玉祥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张学良看到的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武装下的军国主义,可西北军的作战作风同样是很顽强的,在这点上冯玉祥就不太在乎,但是冯玉祥也觉得联省要打败日本恐怕不容易,首先日本是一个帝国,而联省只不过是一个割据势力,一个国家跟一个割据势力之间是有天然的优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