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节 四声叹息 (第2/3页)
息,而且所知都大致无二,可是大家还是愿意一次一次的在听一遍。朋友来诉说,都认真的听着,听完幸福的点头笑笑。 顾品珍成了英雄,他是意大利陆军投降的受降者,报纸上纷纷提到他的千里奔袭,嗯,其实只有百里。报纸报道了他的军威,是他的军威让意大利军队不战而降。在百姓的传说中,顾品珍瞬间成了三头六臂的猛汉,不怒自威让人不寒而栗,生不起抵抗的心思。对于这样的描述,顾品珍很享受,他知道这是爱戴他的百姓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们希望有这样一个英雄来保护他们。 不等大家兴奋的劲头过去,又传出了联省空军在安庆以东,追杀英国舰队两三百公里,将侵入长江的英舰悉数消灭,击沉二十一艘英舰,其中千吨级以上的正规军舰就有十五艘,其他千吨以下的也尽数击沉。击沉运兵船就更多了,加上此前空袭中击沉的,总共五十艘运兵船。 但是为了全部消灭这只侵入中国水域的英国舰队,联省空军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先后有三十多架战机被英舰,联省空军衔尾追杀了数百公里,尽管将英国人尽数击沉,可是联省空军中,很多飞机其实都是一条单程旅途,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返航。然后大多数飞机迫降在附近地区,没有理想的飞机跑道,甚至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迫降中毁掉的飞机比战斗的时候毁掉的还多,而且也有十多名飞行员不幸丧生。 但是联省空军这种,对侵略者决不妥协,毫不容情,哪怕付出再多代价,都要将侵略者彻底消灭的精神,顿时就成为一种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一种鼓舞人心的壮举。中队已经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出现过这种精神了。 似乎,只有在久远到让人完全陌生的历史中才能发现,中华民族曾有过这种永不妥协的强者气质。汉朝,陈汤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这种气质,唐朝,李绩的雪夜袭凉州。班超的匹马踏西域是这种气质,但是从唐以后,这种精神就远去了,宋的疲弱让人伤感,到了明,天子守国门,国君死社稷,这种气质才短暂的复苏过来,可是命运多舛中华民族随之就被女真入关,我中华进入了历史上最后一个皇朝。满清。 从此中国人远离了强势,变成了一个被阉割了尚武精神的族群,从此中华只有奴隶,再无英雄,只有懦夫,再无豪杰。只有良禽择木而栖的狡狯,没有了一臣不事二主的忠义,只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苟且,没有了偏向虎山行的决绝。我中华成了一个胆小懦弱屈膝求全不思进取的民族。世人谓之东亚病夫。 直到满清终结,民国在混乱中蹒跚走过了十五年之后,这种气质又在一只军队中复苏了,这只部队自然是联省空军。 于是联省空军也成了英雄。空军司令李嘉明顿时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纷纷传说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此人上能入天,下能入海。通天彻地,但其实很多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空军是什么玩意。当然,对李嘉明的赞颂。让他的同学,同为航空兵司令的海军航空兵司令晏玉琮十分的郁闷,但这一点用都没有。没人记得他晏玉琮,尽管他曾经参加了对英战争,可谁叫他没能成功呢。如果当初他成功留下了英舰,也许这次就没有李嘉明出场的机会了。 让人郁闷的是,战争可不仅仅是一两个人能打赢的,没人关注到那些普通的士兵,没人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辅助人员,这是通病,大家都喜欢英雄,崇拜英雄,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民族把一个人捧到神的地位,那么这个民族必然会被他们的神独裁,但是这又是合理的,一个连自己的英雄都忘记的民族,能有什么前途。 当的记者来采访赵泽勇的时候,赵泽勇呼吁大家关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