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节 总攻打响 (第3/3页)
然他们非常重视这里。强攻之下竟然让唐宇纵损失了五辆坦克让他心痛无比,要知道自从刘国栋来后,他又要来了五十辆坦克,可总数加起来也不过六十来台,而面对数公里宽的敌军阵地,这些坦克完全不够看,所以一台他都损失不起。 承受不起损失,唐宇纵果断下令撤退,这时候没想到英国人还敢追击,被一通猛揍后缩了回去,这反击造成的战果竟然还比强攻时候更大。突击码头失败后,唐宇纵立刻调回轰炸机场,跟英国空军缠斗的己方空军,对码头狂轰滥炸起来。 李宗仁的总攻也发起了,安庆的英军以印度籍士兵居多,战斗意志不强。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因为这是在中国,印度人是跟着英国人来打仗的,他们怕英国人,可是在中国这陌生的国度他们也怕中国人。尽管是给英国人卖命,可他们不知道自己打败被俘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 而且此时李宗仁有些于心不忍,前几天他抓到过一个俘虏,这俘虏是印度孟加拉人,竟然是虔诚信仰真主的信徒,而李宗仁也是真主信徒,同样的信仰凝聚了同样的感情,同时获得了信任感。通过这几个孟加拉士兵,李宗仁得到安庆的具体消息,安庆此时十分空虚。 原本安庆对英军来说就只有两个作用。 第一是控制航道,跟联省在富池修建机场一样,是为了控制和保护航道,英国人在安庆也设立了机场,这样英国在安庆到九江之间的航运就非常安全了,尽管本来这段航道联省也无法控制,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发神经,用飞机绕道奇袭这里呢,下游有上海,中游有安庆,上游是九江,这样以来从上海到九江英国人可以畅通无阻。 当然这个目的并不是主要目的。第二个目的呢,则是分兵牵制联省部队,当然了如果联省不上当,那么英国人也开始换假成真,然后真的在北岸发动攻击;而如果英国人不英国人不占领安庆,万一联省军控制了长江北岸,南岸的九江英国人也就没办法立住脚了,所以攻占安庆,既是为了保护自己。 第三个目的,安庆也是英军的后路,万一在九江作战不顺利,英军还可以撤退到安庆暂时修整,之后是继续攻击还是就此全身而退,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第四个目的,其实也是英军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中转。从上海直接到九江,距离太长,变数就大,而且紧急情况的时候,远水解不了近渴,完全靠不上。而将后勤基地放在安庆,同时从上海的士兵也可以从这里中转,则比直接从上海补给九江安全多了。 得到这些消息,李宗仁十分震撼,以前真的弄不清楚详细的状况,只以为英国人占领安庆是因为自大所以打算两路齐进。后来见到英国人迟迟不动,把九江当作主战场又以为英国人占领安庆只不过是为了牵制联省军。在后来距离安庆更近了,得到的消息更准确了,才发现原来英国人是把安庆当作了中转站。可却没想到,英国人的目的有这么多,更没想到的是,这里最重要的作用乃是作为后勤物资基地。不过阴谋再多,也比不上联省直接占领这里,一力降十会。 在经过询问,李宗仁还知道,此时乃是安庆最空虚的时候。由于九江战事吃紧,英军从安庆调走了一些部队,此时安庆的兵力只有一个旅,而且绝大部分是印度籍士兵。而印度籍士兵中,又以孟加拉籍士兵居多,这些士兵大多数又信仰真主。 三思之后,李宗仁放回了几个俘虏,让他们逃回去游说其他真主信徒,既希望这些兄弟不要在战斗中死亡,也希望他们能给自己提供帮助。这几个士兵回去后,先是被英官施压,将他们释放了。接着阿訇经过分析考虑,认为不做点什么的话,他们就要通通死在中国了。 很快好消息传来,孟加拉兄弟表示愿意起义,李宗仁彻底放心了。 最新全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