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8章 (第1/1页)
晏能计算了一下手中的筹码,以他的兵力,并不能将齐国全部吞下,况且现在他又失去了合法性,军心更加涣散。如果他和姜于硬顶,恐怕也不会有好结局。 于是,三日后,晏能率领军队开赴即墨城,五日后,晏能于城下下马叩拜,以供奉君王之礼迎接姜于,姜于也以迎接功臣的礼遇面见了晏能。 又过几日,姜于回到王都淄城,登基称王。 第90章 召集(三更) 召集(三更) 姜于登基, 封郦渊为齐相,晏能为上大夫大尹爵位,位在所有大夫之上, 自此,齐国局势稍稳。 这时候最惊喜的莫过于楚王了,想想看, 他只派了几千士兵便帮助姜于得到了齐国王位,那么按照外交礼节,楚国对齐国也算是有国恩了。这笔买卖, 实在划算。 楚王敖糜立即派人向齐国送去了国书,要求结盟,叫齐国认楚国为长老。 但是叫楚王没想到的是, 姜于根本没买这个账。 要知道齐国乃中原第一大国,素来为中原诸国之首, 现在楚国这个南蛮国家,竟然要齐国认它为长老,那岂不是骑在全中原国家的头上了吗。 这种得罪全天下的事,姜于才不会傻傻答应。 不过事情得一样一样解决, 眼下最棘手的, 还是齐国的内政。 月末,齐王姜于设宴梧宫,款待功臣,这一回,她特意邀请了所有在别的城池的王室成员赴宴。 这一回,她要对付的就是晏能。晏能功高震主, 实在不能叫她放心,哪怕郦渊一再说晏能乃外姓人, 掀不起什么风浪,对他下手只会寒了其他功臣的心。姜于也不听。 以晏氏的权势,眼下能与之抗衡的,唯有王室之力了,没有任何姜氏的成员愿意看见一个外姓将军身居大尹之位,姜于与他们不谋而合* 。 这场鸿门宴的最终结局,就是晏能当场被王室军队合伙伏击,缴了兵权。 直到姜于的剑横在他脖子上,他仍愤愤不平:齐王于,你可别忘了,是我支持了你,你才坐上这个位置。 那又如何?姜于只是微笑,笑里藏刀。 晏能道:你就不怕,我的部下起兵? 姜于道:孤要是他们,便不会这么蠢!如今齐国已尽在孤手,他们还能再找出第二个比孤更名正言顺的人选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你死了,谁还会蠢到起兵? 晏能道: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你又有什么理由杀我? 还需要理由吗?姜于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道: 孤的好将军啊。如果没有你,孤就做不了齐君,这是事实,但是,你却杀了上一任齐君我的二哥,你还杀了孤德高望重的叔叔莒侯。你连杀两位齐国王室哼哼,谁要做你的君主,不也太难了吗? 晏能默然,他最后说:没有公子栾和莒侯被废杀,你又怎么能兴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晏能说完,遂伏剑自杀,血溅梧宫。 晏能之死,使那些支持姜于的功臣都胆战心寒。然而姜于却面无表情,只是长长吐出一口气,喃喃自语: 孤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之后,姜于又下令全国搜查公孙勉的下落,没过几日,便得到了消息小公孙姜勉被他的老师带到了鲁国,得到了鲁国的庇佑。 鲁国原先本就支持公孙勉继位,在这种时候庇佑他,也在情理之中。 王上,我们是否要接公孙回齐国呢?郦渊提议道,他记得,公孙勉是姜于最喜爱的侄儿。 谁料姜于却道:接他干什么? 郦渊道:现下齐国乱象已平,可以接公孙回来了 姜于笑了,齐国可不需要第二个齐王! 郦渊大惊,他抬头看去,王上,公孙勉才只有几岁 呵,几岁又怎么了?他难道不姓姜吗? 姜于只是冷笑,现在的她,王袍加身,几个月的磋磨让她褪去了那份闲散和纨绔,脸上只有严酷与敏锐,哪里还有从前的半点烂漫开朗? 郦渊端详她片刻,他明白了,姜于下令搜查公孙勉,根本不是为了接他回宫的! 就在这一刻,他忽然发现,他好像有点不认识自己的这个学生了,昔日伶俐善良的小翁主,似乎已变成了另一个人。 一个人一旦成为了王,她的所思所想都将发生巨变,这恐怕便是王权对人的异化吧。 郦渊的头脑一阵混乱,他在想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人 就在这时,姜于却发话了:孤不仅不会让他回来。她的语气没有一丝温度:孤还要命人去向鲁公带句话,这个任务,就由相国你去办吧。 什么话? 姜于背过身去,一字一句道: 就说罪臣晏能欲立姜勉,已被齐君处决,姜勉是齐君的至亲,齐君不忍心处置自己的亲人,那么就请鲁公秘密杀掉他吧如果,鲁国还想再做我大齐盟国的话。 后半句话,她的语气充满威胁,她知道,鲁国应该掂量得清利弊的。 郦渊望着王座之上的姜于的背影,惊诧得无以复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