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第2/2页)
    吃什么,无所谓。    选好了菜回来,苏壹托腮笑着问:你有多久没吃过这种炭烤食物了?    问完发现不严谨,重新问,我是想问,你以前在路边吃过这种家庭小作坊烧烤吗?老板跟老板娘开店五六年了,他们的女儿在上小学一年级,偶尔也来店里帮忙。    锦缘握着手机的手,无序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    上小学时,我哥偷偷带我去吃过。    她跟父母的关系经历了从疏离到恶化的过程,但她跟锦铖的兄妹关系,一向是和睦的。    苏壹道歉:对不起。    无事。锦缘摇头,继续道,我父母很忙,从小照顾我的,是保姆阿姨。我跟我哥相差五岁,上学时间不同步,在我懂事后,他也是早出晚归的学业阶段了。    听着锦缘的自述,苏壹唯一的感觉就是心疼。锦缘冰冷的性子,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她没有获得父母兄长的关爱,或许小时候有过期待,但一次次期望落空后,便再也不期待了。    在最该被疼爱的年纪,没能感受到爱,那她又怎么能学会爱呢?    锦缘善于将故事化繁为简,苏壹听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虽未知全貌,苏壹却已能想象出一个年幼的小女孩,是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零零的在一座大房子里与黑暗、与寂寞、与恐惧为伴的。    人类的悲欢,不尽相同。    不是家徒四壁才能叫穷困潦倒,不是父母双亡才能叫孤苦无依。    锦缘不再出声,苏壹起身拿了两瓶豆奶。    开瓶,插吸管。    递给锦缘,与之瓶颈相碰:感谢他们成就了你这二三十年的坚不可摧,感谢你自己,成就了你的事业。    锦缘从未对别人说起过自己的家庭状况,更不存在美化和包装。    只是她气质卓然,从小没吃过金钱上的苦,别人凭借眼睛所能看到的,便是她的一身华贵。    那些追求她的人,那些所谓的精英人士,为了突显他们自己的品味,也为了匹配她的格调,是绝不可能会带她来街边吃烤串的。    她对吃的,不挑。    既不是对高奢腻了,也不是对市井有多向往,志不在此,吃什么食物都不过是一种靠果腹延续生命的行为。    但是和苏壹在一起吃饭后,她对吃,有了乐趣。    不是对食物本身,而是对这件事。    老板娘外送回来,陆续给苏壹她们这桌送上羊肉串和烧烤。    苏壹摩拳擦掌,一手一支羊肉串儿:这一串,敬小羊的舍命奉献,这一串,敬生活的无限美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