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46.重归来路(24)三合一 (第3/6页)
,成了一位秀才公。而杨哥儿,许是早早的被林如海单独关照,此次考了一个案首回来。 这样的大喜事,林雨桐去给送贺礼。一进二门,就跟出来的闻天方又走了一个对面。 他进内院怕是见林彤玉去的,脸上还带着温和的笑意。见有女眷,抬眼看了一眼,行了一礼,便又背过身去。不瞧女眷,这便是尊重。 林雨桐这次能平静如初的对待这种见面不相识了。她也只福了福身,就朝里面去了。 林家没有张扬,因此,只有像是林雨桐这种格外关注林家的人,才能第一时间知道,且在第一时间就上了门。 林彤玉脸上还带着欢快的笑意:“出门不方便,才说什么时候去瞧瞧蕴哥儿呢。” “哪天去我都有空。”她笑着:“黛玉呢?怎么不见?” “被外祖母接去了。”林彤玉脸上的笑意稍微收了收:“也不知道怎么了,自从过了灯节,这都两三个月了,外祖母的病症也不见大好。不是今儿病了就是明儿病了。妹妹身子又弱,我瞧着,又是瘦了一圈。”不是很高兴黛玉去贾家。 贾母那是因为赖家没了,彻底被困在内宅了。 而赖家从上到下,全被贾琏给发卖了。压根是没给活路的发卖,直接给弄到北边的煤窑去了。又有贾珍看了抄家抄出来的东西,又把赖升给抄了,算是两府里把赖家给连根拔起了。如此一来,贾母就成了睁眼的瞎子。原想着王熙凤能帮衬一二,可王熙凤急着把手里的事脱手呢,哪里还会兜揽。 所以,她现在像是调整策略了。对黛玉和林雨桐又重新的热络起来。 很明显,第一是看中黛玉身后的林如海,第二就是看中林雨桐身后的四爷。只有黛玉和林雨桐亲近她,那她就很有些话语权。 黛玉那边怎么样林雨桐不知道。只知道她自己这边是,贾母一天能送好几回东西。上顿送了菱粉糕,后半晌就送来蒸酥酪,晚上偶尔还叫人送一个鹅油卷。表达亲近嘛,就是老太太吃口好吃的都想着的人。跟宝玉和黛玉都快成一个板凳上的人了。 对林彤玉这种抱怨,林雨桐很能理解。 因着孩子还在家,而林家这边,陆续贺喜的人也多了,她也没多留,就直接告辞回家了。 在二门上的车,从侧门出去,正好又碰上闻天方和送闻天方出来的杨哥儿。 杨哥儿客气的很:“表姐这就走了吗?才说进去给您请安。” 林雨桐就笑:“家里忙,就不多留了,得闲了,只管来家里说话。” 这说话的声音不熟悉,可这说话的语调,怎么这么熟悉? 闻天方正愣神呢,就听见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是彤玉身边的丫头。林雨桐听到说话了:“……幸好还没走,大姑娘叫准备的东西世子还没带呢……” 又说了什么,车马走远了,林雨桐也听不见了。 回去的时候蕴哥儿还没醒,睡的呼呼的。幼娘陪着一边睡,许是天慢慢热了,人容易困。奶嬷嬷就笑:“阿弥陀佛,再没有比咱家的哥儿更省心的了。只要有大人陪着,那真是不哭不闹,吃了喝了睡了,一点都不要人操心。” 林雨桐见孩子没醒,家里又有贺喜来的人。又忙着接待。 四爷回来也没说贾瑕什么,以他的资质一次性就考中了秀才,已经是难得了。 说起来,贾瑕也不算小了。 四爷就问他的意思:“要是觉得时机合适,我就打发人去说,咱们今年把你的婚事给办了。成了亲,也就是成家了。成家之后,跟你媳妇去书院那边给你们置办的庄子宅院住。潜心的跟你岳父读几年书之后再下场秋闱也不迟。之前买的三进的院子是你的,书院那边的一百亩的庄子和宅院也给你。另外在通州有一座山头,两间铺子,金陵那边有五百亩水田。这些产业不需要怎么照管,只吃租子,一年也有三两千两银子的入账。这些可成?” 贾瑕惶恐不安:“已经是太多了。”家里原来有什么底子他都知道,这些产业说起来都是哥哥嫂子赚回来的。如今能分三分之一出来,已经是极好的了。就是祖上的产业,长子也是拿大头的。况且,他也听嫂子念叨了,给幼娘的陪嫁不会少,估摸也占了三分之一。等于是哥哥把大半的家业拿出来分给弟弟妹妹了。这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于是,林雨桐又忙着准备小叔子的婚事。 等到天热的很了,麦子都熟了。庄子上拉了新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