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_第445章 柳如是,斗胆直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5章 柳如是,斗胆直陈 (第2/3页)

,根据《军田令》的相关规定,是要被置换出来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打着军田的名义,就可以抢占最好的良田。对方要是不给,那就是违反了《军田令》。”

    “在鳌山卫,我亲眼目睹了一件事情。有给姓林的人家,他有个儿子在闯字营当兵,他看上了旁边一家姓杨的一块很好的土地,想要将对方的田地置换过来,据为己有。杨家的人不愿意给。于是林家的人找来吏员,以《均田令》为借口,强行将杨家最好的田地抢过来,却给回杨家五亩很差的田地。”

    “林家拿到这五亩的田地以后,并没有了事。他将这五亩的田地,转给别人,赚了五两银子。然后,又串通分配军田的吏员,看上了另外一家的五亩良田,使用同样的手段抢过来,然后再转手给别人。我暗中调查了一下,光是利用军田的特权,他就转手了五次田地,赚取了二十多两银子。”

    “老爷,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多不多,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事情,是在败坏虎贲军的荣誉,是在败坏你的荣誉。《军田令》过于特殊,给了很多人为非作歹的空间。大人你可以相信刘航,相信王铭宇他们是不会谋取私利的,但是,你不能保证下面的人,也人同此心。想必大人对于朝廷上下各级官吏的捞钱本事,都是深有感触的。”

    “原本是一件好事,结果变成了一件坏事。老爷造反的目的,是要摧毁一切的特权阶层。遗憾的是,现在却又新建立一个特权阶层。有军田的人,很容易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崭新的阶层。现在虎贲军的人数还少,军田还少,这个阶层的人数还不多,搞出来的事情还不算很多,还不算严重。但是,以后呢?”

    “以后,老爷的队伍扩大了,军田的数量多了,这个阶层的人数越来越庞大,胡作非为的事情越来越多,那怎么办呢?是不是所有的良田,都要全部落在军队的手里呢?到时候,军人的手里有田地,又有刀枪,大人你怎么处理呢?难道是要封他们为节度使吗?”

    张准的眉头,慢慢的皱起来。

    节度使!

    这个名词实在是太刺眼了。

    对于任何一个上位者而言,听到节度使这个名字,都会非常的不舒服。要是自己控制的地盘内,出现了节度使或类似节度使的势力,都意味着距离灭亡的时间不久了。然而,要是他的军队,真的是又有田地,又有刀枪,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节度使有什么区别?

    军田世袭的弊端,张准不是完全不知道。在柳如是之前,已经有人委婉的提起过,只是没有柳如是这么有勇气,这么系统,还亲自到下面去调查过,有实实在在的例子。

    准确的说来,军田世袭出现较多问题,还是在这次大规模扩军以后。虎贲军原来的人数,只有数千人,现在猛增到一万人以上。由于增加的士兵数量很多,同时发放了大量的军田。在某些细节上,当然不可能全部兼管到位。

    同时,在虎贲军控制了莱州府以后,人员也复杂了。原来的一些吏员,由于人手不够的关系,也被留用了。他们带来的坏习气,和军田世袭的弊端结合在一切,才会出现柳如是所提到的例子。尽管柳如是提到的只是个例,张准相信其他地方肯定还会有类似的事情。不要小看劳动人民的智慧,只要有机会获得利益,劳动人民还是很聪明的。

    又有田地,又有刀枪的事情,只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发生在别人的身上,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尤其是发生在自己的部下身上,更是要绝对禁止。以后自己的部下,要是有成为节度使的可能,那就更加不允许了。

    只是当时的他,没钱没人,想要鼓动被人起来干掉脑袋的活,只有田地是最便宜的,也是最容易得到的。将别人的田地抢过来,刺激自己的士兵,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所以,他才会出台了《军田令》。可以说,这个法令的出台,完全是处于战争的需要,并没有考虑到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