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节  (第1/2页)
    大家纷纷站了起来,往外走去。    ——    宋朝。    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文官们尤其感兴趣——接不接受是一回事,听不听得懂是另一回事。    要是其他人聊起来的时候,自己答不上来,那可就丢脸了。    王安石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一双眼睛亮得出奇。    他一边看一边认真思考,“他们把没有成年、以往没有犯过事、主动投案……不对,自首的意思是主动投案并如实交代,以及认罪认罚,作为减轻判刑的理由。”    “嗯……非要说的是,确实,这几点是可以作为考虑的。”    没有成年的小孩,还不大懂事……    以前没有犯过事和以前犯过事,处罚不一样,能鼓励百姓少犯事。    自首能够减刑的话,鼓励犯案的人主动投案,还有那个坦白,鼓励被抓进监牢的人老老实实交代自己所做的事情。    认罪认罚……嗯……这一点……    苏轼和好友行走在下山的路上。    天幕出现后,他们停下了脚步,席地而坐,观看天幕。    苏轼微笑着说道,“我们到现在也还不知道,她所谓的‘听证’是什么意思。”    好友道,“我们接着看下去就是。”    “说的也是。”苏轼思考着罗学海所说的“针对案件发表你的意见就行”,他的脑海中似是要冒出来什么,却因为信息量不足,而无法形成具象的想法。    他所幸不想了,看着姜海蓝和何天晴交谈,眉头轻轻挑了起来。    范仲淹看着自己刚刚手写下来的纸张上的字,满意地点了点头。    天幕上的律法和制度果然很有意思。    ——虽然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    但一个国家施行的律法和制度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是符合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的。    只可惜他只能看到结果,看不到原因。    姜海蓝……    范仲淹捋了捋胡须,露出温和又宽容的笑容,这位姑娘还是年纪太轻。    ——    听证的办公室在二楼的另一边。    众人穿过过道,在柳宛夏的带领下走进了一个从未来过的办公室。    姜海蓝:“哇哦。”    和审判庭的布置很像。    正前方是听证主持人的位置。    左手边是警方的位置。    右边是嫌疑人和家长。    下方是参加听证的其他人。    墙上挂着宽大的屏幕,连通了四个直播摄像头,屏幕上分成了四块,正好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座位。    【听证,指的是行政机关在作出有关行政决定之前,听取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质证的程序。[2]】姜海蓝拿着手机念道,【检察院举行的听证会,则是指检察院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组织召开听证会,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听取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的意见。[3]】    要再往下解释的话,她就……    姜海蓝清了清嗓子,【而在本案中,大家亲眼来看一看吧。】    看看听证是做什么。    大家按照柳宛夏的指示入座。    姜海蓝顺手把手机调了静音。    谢娟然和柳宛夏也在正前方那一排桌子后面。    柳宛夏宣读了听证的规则。    谢娟然作为听证会主持人,核实了参加所有参加听证的人的身份,宣布听证正式开始。    首先,由谢娟然介绍案件的基本情况和需要听证的问题。    “2023年4月9日晚上11点,某某某和某某在某酒吧发生矛盾,双方……”    简单介绍了一下案情,谢娟然说:“听证的问题是:是否对几位嫌疑人做不起诉决定。”    第二步,由参与听证的警官、嫌疑人及家长各自说明情况。    本案的承办警官秦勇介绍了一下他们承办案件的相关情况,“……等四人涉嫌聚众斗殴罪。”    四个少年和三位家长也依次发言。    “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不会再犯了,请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有了第一个人的发言,第二个接着说道,“我知道错了,我愿意认罪认罚,请对我从轻处罚。”    第三个语速稍快,“我也知道自己错了,请再给我一个机会,对我从宽处理。”    第四个说:“我愿意认罪认罚,我保证以后一定遵纪守法,请对我从轻处罚。”    家长们紧接着说:“我家这孩子违反了法律,应当受到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