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明日(2) (第1/2页)
电视机的画面轻轻闪烁,信号如呼吸般微弱起伏。演播厅的灯光如瀑倾泻,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投下淡影,将眉骨与鼻梁勾勒得愈发清晰。关铭健双手交迭置于膝上,神情宁静镇定。 主持人礼貌地问出下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待当前市场走势?股市年初以来涨幅接近19%,很多人认为这是复苏信号。” 他抬眼望向背景板上扬的曲线,眼神专注得像在审视什么。“经济确实在恢复,”语气平稳得像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但复苏不意味着风险消失。资本市场的波动,反映的不只是信心,更是深层的结构调整。” “加入世贸的谈判是必要的。”他手指在扶手上轻轻一点,像在为一个重要论点打上标记,“无论是出口还是制造升级,开放是唯一的路。” “我知道目前国内存在诸多异议,外资引进带来的不仅是就业岗位的增多,还有强劲的竞争对手,过去许多国民品牌在这个过程中销声匿迹。” “但在未来短暂的二十年里,全球化是不可逆的趋势,竞争和机遇总是相伴存在。” 他略一停顿,仿佛在斟酌什么,然后又补了一句:“金融业和银行一定会打开门,鼓励大家参与这些竞争,制度先行之下,资本也要有方向。” 画面在现场的观众席与台上的访谈者中切换,背景板上的数据重新滚动,上证指数、汇率、CPI、企业重组率、恒生指数…… 一串串数字闪烁着微光,像时代的心跳。 一个世纪的结束,需要一场极为严峻的复盘。 主持人微微前倾,语气恭敬却带着追问的锋芒:“关先生,您是改革方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企业重组、证券市场建设这些问题上,外界对您个人评价颇高。您怎么看待这种声音?” 演播室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他沉默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最后唇角轻轻一动。 “不必关注我个人。”他的声音不高,却在安静的演播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我们做过什么、制度重建得如何,才是重点。个人只是过程的参与者,不是结果的定义者。” “如果制度依赖个人,丧失约束力,只考验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有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抿了抿唇,仿佛在斟酌用词,减少出口的锋芒,“那成功便具有偶然性。” “我们去达成目标,不会是偶然。” “Daddy!” 小家伙在母亲怀里扬起手,将奶嘴随意丢在地毯上,朝着电视屏幕的方向伸出肉乎乎的手臂。 一声低沉的轻笑从门廊处传来。鄢琦闻声回头,只见关铭健不知何时已站在玄关处,正脱下沾着雨点的大衣。 伦敦的冬天依旧阴冷,泰晤士河在雾气里泛着铅灰的光,偶尔有水鸟掠过,拍起一阵稀薄的浪花。河对岸的灯牌闪烁着新世纪倒计时的数字,红与蓝的光折射进酒店的落地窗,映在大理石地面上,像一场缓慢流动的投影。供暖的气流从踢脚线里散出,带着一点干涩的金属味,压不住空气中潜伏的寒意。 他早早被叫出门处理工作,p行在伦敦的分行即将开业,而她却犯起懒来,推掉了原本约好的spa,抱着正在叽里咕噜说话的孩子窝在套房里看电视。 “我人就在这里,怎么还盯着电视里的我看?” 他大步走来,自然地俯身从她怀中接过儿子,顺势在她身旁坐下。幼儿身上淡淡的奶香瞬间盈满他的怀抱。他低头用鼻尖轻蹭儿子柔软的脸颊,抬眼看向妻子,目光里带着温柔的调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