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_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8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874节 (第1/2页)

    解说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个职位的人,不单单是一场比赛面对观众的第一窗口,还是将比赛第一时间“定调”的关键。

    孙娅然反复强调的isu水分问题,wings打分绝对不偏私真相,选手比赛技术漏洞,等等等等,她的话能起到一个引导风向的作用。

    其他频道的解说亦是如此。

    所以冰迷们才会讨厌连花滑技术都解释不清楚,不追踪花滑新闻动态,还非要给isu力捧的运动员站街的那群解说员。

    网上每年都会有人举办的“你最讨厌的解说员和频道”,也都能有万人的投票。

    孙娅然的粉丝数日渐增加,与她的解说实力和敏锐直觉不无相关。

    三个字,她值得。

    不换气的这么一句话,看过op的还是没看过op的,此时对丛澜的自由滑,都猛然有了新的感触。

    丛澜已经在摆起始姿势了,孙娅然才赶忙把教练等人的名字喊出来。

    卓铮那边没这么好的文采,他就是以一种“看啊神仙出来了”的语气,夸丛澜这套节目能上天。

    “能让你七魂八窍都震颤,看吧,不看会后悔的。”说完了以后,他还跟观众们强调,“今赛季的比赛门票一定要抢,不去看现场真的,比平昌冬奥都亏。”

    【不是吧你太夸张了】

    【不夸张,看完了op视频的我已经决定今年死都要看一次现场】

    【许愿全勤赛季,不然我真的抢不到一张】

    【救命,这还用你说?我根本抢不到!】

    ·

    第一个八拍,丛澜并没有动作,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左脚的冰刀刀齿轻点冰面,微微低头笑着。

    旋律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北京欢迎你》,只有短短的一个八拍,却能让人一下子听出来,哦原来是这首歌。

    这版编曲是在最后一次定稿会上给出的,四次的定稿之后,到了末尾,给出的编曲足有8版。

    一位编曲师灵机一动,在整个曲子的最前面,临时加了这么一段。

    简直神来一笔。

    孙娅然的解说声音变得温柔,里面有着无限回忆:“一个梦想、两个梦想、三个梦想……”

    丛澜对外的采访里提到过2008年她去看了奥运会的几个项目比赛,这是一个在她的生命里举足轻重的赛事。

    有人称其为,没有2008,花样滑冰就没有丛澜。

    当2022年的冬奥举办城市被宣布再次来到北京,许多人都有了一种宿命感。

    那会儿尚未举办平昌冬奥会,而根据花滑运动员,尤其是女单的“惯例”,可以推算出丛澜有着极大概率在平昌之后退役。

    也许不会是冬奥之后立刻退役,也许是在下一个赛季、下下个赛季,但八成是不会参加2022的。

    结果,北京两字一出,所有人都放下了一半的心。

    大家知道,退役的可能性降低了,低到如果不是伤病导致无法参赛,丛澜绝对绝对会出现在那一年的冬奥赛场上。

    甚至只要能爬到赛场,丛澜就不会放弃。

    三届冬奥会,有这样历史的人不算少,但一个成绩维持在顶端的运动员坚持三届,乃至于有概率再次获得ogg,就举世罕见了。

    没有人怀疑,丛澜是去2022现场打卡的。

    她去到那里,目标一定会是金牌。

    《北京欢迎你》出现在小茉莉的开端,像是把2008年的十岁女孩带到了现场,隔着历史长河,迈过时光湍流,稳稳地来到了位于苏州的奥体场馆。

    新的场馆,就像是当年新的鸟巢。

    孙娅然脱口而出的“梦想”,是当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回顾。

    亦是这首歌里“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的回望。

    竞技之梦,和平之梦,追逐之梦。

    一个八拍,就能勾起人们心头无尽的回想。

    让所有老师都同意加这么一个八拍进去的原因,还有一点在于,2004年的北京八分钟宣传片里,《茉莉花》是独唱的一部分。

    于谨认为这个自由滑可以直接选进丛澜参加2022京张冬奥的曲目,就是因为这曲子选得太妙了!

    当年是向世界证明这个国家,现在是中国正在腾飞,未来当然会是我们对外的实力展示。

    就这么一首《茉莉花》,便能充分展现近些年来民族自豪感的增长与爆发过程,对别人来说可能做不到最好,但由丛澜演绎绝对没有问题。

    她是特别的。

    连丛澜与花滑的再续前缘都是特别的,都与这歌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仿佛冥冥之中自有缘法。

    十年前的女孩,千百年前的《茉莉花》;

    如今的丛澜,当今的科幻《行星发动机》。

    八拍过后,茉莉花的第一缕清香随着丛澜的抵冰滑行,向全场散发开去。

    行动间才能看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