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819节 (第1/2页)
这位选手很期待。 并非故意为难她,二百多人的世锦赛,要是让科研组去追踪每一个人的日常训练,那可能会把他们累死。 本身这个计划就是独立在赛程之外的,能挤出来十几个名额就已经不错了。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立场,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就会不一样。 但管它呢,事件总是要继续发生的。 · 这场女单的短节目很是精彩。 相比男单,女单的观赏性成倍增加,没办法,女性努力又认真,演绎起来就是如此有优势。 短节目限制四周跳,固然被人骂是歧视女单难度,但也在一定层面上确保了这个赛事的观赏度。 毕竟,滑滑蹦,和蹦蹦摔,真的很难看。 女单的短节目表面的人非常多,比男单要多一半左右。 再者,她们的肢体也会更丰富一些,在同等技术水平下,女单们的舞姿柔软多彩,不像是男单就跟上下躯体分开了似的。 无怪乎称赞女单是花滑桂冠上的明珠。 以往,isu的裁判们在打分上会更偏向男单。 跳跃的力量感确实女单会比男单弱,所以女单的技术动作大多加分很少,男单能基本 3,女单却是在 1这样的差距。 丛澜一向不失力量感,特别是她第二个赛季的时候,跳跃里的力量感非常显著。 但她的加分一直只比同场次的女单要多一些,可是不如她的男单一个3a能到 2,她只有 1。 原因是裁判天然觉得“女性的跳跃是弱的”,她们纤细,借助着身体的灵巧去跳跃,而不是依靠更多的肌肉力量。 这是偏见。 是以,之后丛澜每次3a接近满分直到她真的有了满分goe,冰迷们才会那么激动。 她在苛刻里成长,从来都是如此。 女单的跳跃进步要更难被goe表现,她们努力许久后还要被偏见压分。 这样的现状有很多人都讨论过,而且她们还不能表示太多不满,否则就会被攻击“你们不是要公平吗,难道是想要裁判用第二套标准给女单打分吗”这样的话。 “她的跳跃不输男单”,有时候是现实,有时候又是一种可悲的单人对群体的比较。 男单的跳跃也有肌无力低矮挫的,对外的形象却直接是男单群体里的佼佼者们。 但部分女单的跳跃并没有那么弱,人们对其印象却是“纤细、转速快、力量不足”,可再纤细的女单她们的跳跃依然是有力的。 至于旋转,则是女单更优,表现在goe上的,除了男单基本没有人会选择的躬身转之外,另外的旋转技术动作也大多是男单会有更高的分数。 ——诚然,女单的佼佼者们,旋转是比男单得分要更多的。 女单的柔韧性是公认也是事实,就是比男单要优秀,中间段的选手们得分却是一般。 然而这些掩藏在了前几名的得分之下,让人们以为“女单旋转的加分很多”。 随便拉一个女单出来,她可能跳跃不太好,也可能滑行缓慢,在旋转上她大多数是非常好的。 最关键的pcs上,八折的打分一开始的说法是女单难度没男单强,担心t与p的分差过大,也担心p最后被裁判操纵影响到成绩排名,故而就有了0.8的系数。 还原回最初的分数,同一场比赛里,男单的p分总是要比女单的高那么一两分,甚至更多。 运动员的水平不同,得分就是应该不一样的。 并非一场比赛里男女前几的分数都该一样,而是指,大家发现在众多场次中,女单的p分就是会比男单低。 哪怕某个选手的表现是她的经典赛场,哪怕大家一起被水了分。 针对后者的可能性,还有冰迷笑称,连水分都要不公平。 综合这些之上,大家觉得女单的分数低了,更多还是因为isu解释pcs里是包括艺术表现力的,可女单的节目确实比大多数男单的节目要好看一些,怎么反而没有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呢? 判分不公平,性别、项目之间也是不公平的。 然而这一点,isu的解释是裁判组成员不一样。 确实不一样,裁判单人能够执法的项目不同,堂溪现今四个都可以,但她同事之一就缺了一个冰舞。 isu为了公平,能确保的只有一个项目的裁判组是从头看到尾的。 这也是他们数次提出来的“公平保障”,并以此拒绝大家“裁判过于劳累不如替换轮转”的提议。 但为什么也捎带着拒绝了ai辅助呢? 可能他们觉得裁判不累吧,毕竟随便画两笔就是了,运动员还没下一个技术动作呢,他们就有人直接给了评分,那这样算下来,盯着四十个人的判罚算什么?再来四十个也洒洒水啦! 江乐心在网上看到了有人提起女单与男单分数差异的问题。 她也想起来自己以前的生气。 回去搜了搜,果然有跟着丛澜goe就是不满的时候所发表的过激言论。 嗯,不愧是曾经的她,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