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784节 (第1/2页)
褚晓彤自己在那里捂着话筒“啊啊啊”的,想找回自己的声音,但可能是太激动了,导致她出现了短暂的失声。 翟雅韶见状,无奈地替她向直播间里解释这个情况。 满屏幕的“80”里,立刻多了一些别的内容。 【彤姐你真的好爱,这表现不像是假的】 【国家队情比金坚罢了】 【又嗑到了,我那曾经的3a双子星】 【慢着点儿,别急,我还是想等你吹彩虹屁夸澜澜】 只不过现在想听彩虹屁有点不现实了。 一个直播间三个解说,什么都不懂的混子在那边待着,不知道为什么另外两人会如此激动。 由此可见,人还是要敬业的,不然也不会在此时显得格格不入。 · 现场的丛澜还不知道好朋友因为自己的成绩开心到连声音都失去了。 她正在被于谨抱着疯狂旋转。 若不是茱迪拦了一下,丛澜觉得自己今天说不定会命断kc区,给花滑界留下一个神秘传说。 于谨兴奋得满脸褶子花儿。 在kc区之外的国家队随行人员也是个顶个地乐呵,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无比的笑容。 哇,80,他们想着,这年头居然能看到这样的分数! 丛澜也有过79 ,无限接近80,又永远无法靠近它。 不足一分的差距,关键吗?有必要吗? 当然。 这代表了她精益求精的做法没有错,也告诉所有运动员,我们的追求是正确的,我们能创造不可能。 “不会有满分”、“p绝对不可能给到满”、“追求艺术的性价比太低”…… 这样的言论甚嚣尘上,如果说想要满分goe还能被人理解,那么,满分pcs就可以与“痴心妄想”划上等号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背地里挖苦丛澜,认为她不断地精益自己的节目编排是无用功。 凑合就好,够用就行。 特别是在pcs完全就是随着裁判组心情给分的当下,与其在冰上不断地练习整套节目,下了训练去补最不讨巧的舞蹈课,还不如让冰协努努力在isu面前打个卡露个面。 你累死累活,最后还不一定有没有效果。 但只要冰协出手,不管是利益交换还是纯粹对裁判的贿赂,他们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 甚至可以说要高多少分就多少。 这群投机取巧者看丛澜,就像是雀鸟看鸿鹄。 为什么不停下来,用这些时间去磨新的跳跃、已有的技术动作? 整套节目的提分区间太小了,拿宝贵的训练时间换别的岂不是性价比更高吗? 但丛澜就是想要这样做。 她的技术动作不是全然的满分,也无法确保自己每一个跳跃都是goe加满的状态。 她在追求,也无法强求,因为每一步都是水到渠成。 只是她在挖渠的过程里,是那么的艰辛。 为整套节目去打磨技术动作,将编排拆散了全心意地打磨每一个技术动作,这是不一样的,带来的效果也不同。 若给丛澜半场的滑行,她能有八成的把握自己跳好3a,跳出来近满分goe的4lz,落冰尚未面世的4lo。 但放在编排衔接里,为了前后的动作,为了契合音乐,也为了整个节目的呈现,她没有这样的“半场滑行”,更无法在最稳定的状态里起跳。 想要让节目的整体性变得更好,所以她连着编排衔接一起练跳跃。 很累,但不会考虑什么性价比。 她如果只是在乎性价比,那就不会走出这条独属于她的花滑之路。 日复一日,在这“80”横空出世的一天,尽管goe上并不都是满分,但冰迷们不在乎,她们只是有了更深的感触。 这个感触就是,果然,不是谁都能叫丛澜的。 自此,“小丛澜”、“丛澜二号”,这些称呼再不会被人提起了。 满分是一个巨大的荣誉象征,也是实力的绝对展示。 谁配得起“小丛澜”这样的认证? 这不是一个玩笑的称呼,这是无边无际的压力。 · 回到后台的路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