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696节 (第2/3页)
,沉下来,我们都能练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桑莹一开始很急,后来她知道,半年出不了3a,一年出不了四周跳,起码在她这里是这样的。 但是,丁教练和教练组能让她两年纠正所有的错误技术,两年出漂亮3a,两年提升节目艺术高度,两年升组大放异彩。 听到成绩看见自己刷新pb的桑莹哭花了妆容,眼线微微晕开,她在镜头前抽泣。 丁教练无奈:“情绪变化这么快的吗?刚才还蹦跶着举玩偶给我看,现在怕是连看都看不清了吧?” 桑莹:“呜呜呜好高的分数啊!” 丁教练:“会更高的。” 桑莹:“呜呜呜教练我真的在a级赛出3a了!” 丁教练:“会有更多更好的3a。” 桑莹:“说好了今年帮我出四周跳的。” 丁教练:“会的会的。” 桑莹:“呜呜呜拉钩好吗?” 丁教练:“……” 镜头前别这么幼稚,我好歹是个四五十的中年人。 但谁能拒绝可爱的运动员呢? 最后丁教练只能放下他抱着的一堆玩偶(冰童塞给桑莹的),艰难伸出小拇指,跟桑莹拉钩。 【说的什么!给我接语音!】 【kc区不是有话筒吗!收音放出来啊混蛋】 【急聘唇语翻译师】 褚晓彤想起来了自己第一场升组赛,说实话,那时候她比得惨不忍睹。 她承认,同等年岁自己是比不上桑莹的,没有后者这么自信、轻松、敢于放手一搏。 丛澜这样的定海神针抗走了所有的压力,教练组后勤团队和冰协的依靠厚实如大山,队内无数模拟考帮助运动员熟练比赛氛围……完善的配置,让京张周期的桑莹不再是温哥华周期的褚晓彤。 不过,好像也不用羡慕。 我们的每一步不就是为了让后来者过成现在这样吗? 就像我们的当初,也是在前辈们留下的大树下乘凉。 双人和男单的项目可能隔着什么,让褚晓彤不那么感同身受。 同为女单,屏幕里的一切都太熟悉又太陌生,她能回忆起自己的曾经,却发现那些画面老旧了起来。 国家队革新技术,革的不单单只是技术,还有腐朽气息、怠惰环境、陈旧规则,张简方蚂蚁搬家似的一点点根除弊病罢了,日常不察觉就会忽略,回首时便有了鲜明对比。 所以褚晓彤才会觉得,京张周期的女单们,与她那时大为不同。 这是因为,死水被盘活了,不再是说上去好听的代代相传,而是落在实处的活水引泉。 齐妍也发现了这点。 在看直播的黄曦梦亦是如此。 黄曦梦想要回放,忘记了这是直播暂时做不到,她手指点击着屏幕,看到提示才意识到没有进度条。 “真幸福啊。”她呢喃,眼里满是渴望。 在这样的环境里训练成长,该多么幸福啊! 被人调侃是陪着前辈来锦上添花的“无用”,让教练组为了他们劳心劳力编排比赛分派,很多人质疑他们是否配得上这份用心,临近开赛,贴吧论坛都有着“我就是觉得他们是废物,还得前辈扛压力才能站上赛场,垃圾”的类似言论。 前辈撑的是伞,握着伞柄的却不是仅一人的手。 迄今,三个项目的今赛季升组小将,皆交出了满分答卷。 第398章 吓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