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7节 (第2/3页)
城一堆破事,薪水好几个月没发。 “疏才小友,这些账先记着,以后铁定还上。”章太炎说。 “好说好说!”李谕知道以他的脾气不能拒绝,然后问道,“太炎先生下一步去哪?来之前黎大总统说过,想让你当国史馆的馆长。” 章太炎说:“黎大总统是个完人,可我实在不想回去,况且编史不是我的强项。我准备去南洋游历一圈,散散心再说。” 李谕说:“确实该出去走走。” 章太炎说:“也预祝你们一路顺风,难得洋人又邀请中国人去做演讲,这件事我一直发自内心地高兴。” 李谕抱拳说:“后会有期。” …… 告别章太炎,李谕等人坐上轮船。 在船上李谕没闲着,马不停蹄写出了《异形》所有正传部分。 抵达纽约后,李谕一行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欢迎。 迈克尔逊和密立根这两大美国科学界领军人物自然在场,瞬间凑齐了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虽然还没获奖,不过业内基本已经公认是早晚的事),阵容非常壮观。 纽约的名流如小洛克菲勒、爱迪生、特斯拉、司徒美堂等人也参加了欢迎会。 演讲地点定在华尔道夫酒店。 酒店铺设了长长的红毯,李谕同到场的名人一一握手,顺便介绍给何育杰。 何育杰头一次见这么大阵仗,亲身体会到了李谕在国外有多么大的影响力,以往这些名字只在书上见过。 资历最老的迈克尔逊做了开场白:“很荣幸请到李谕先生以及何育杰先生,两位的实验非常重要,甚至令人兴奋!你们为人类打开了窥探微观世界的一扇门。并且李谕先生还做出了极有指导性的前瞻性预言。这样的举动,称之为科学先知也不为过。” 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李谕走上讲台,简单说道:“感谢迈克尔逊先生的称赞,但先知这样的字眼我实在承担不起。至于发现质子的实验,许多具体操作来自何育杰先生,我仅仅提出了实验构想和框架。如果没有何育杰先生,这项实验根本无法完成,更不要说现在的荣誉加身。” 李谕的话有意无意间就是说给密立根听。 迈克尔逊年纪大了,用不了几年就会退休,那时候密立根就是当之无愧的美国物理学界领袖,他的一些行为准则会大大影响此后的美国物理学家。 李谕讲了没多久,就把主舞台留给何育杰,有心培养他的知名度。 其实按照欧美大学和实验室的传统,何育杰的角色更像一个助手。 何育杰的英文不错,详细阐述了如何一步步实验,又是怎样分析得出质子的存在。 因为有非物理学界人物以及媒体记者到场,所以没有讲得过于深入,仅仅讲了大概,但也足够。 常规提问过后,迈克尔逊突然说:“去年的诺贝尔奖因为欧洲大战的缘故没有颁发,我们是不是可以建议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诺贝尔基金会,对1916年的奖项进行补发?” 他的话一下子开拓了李谕的思路,这样的事此后发生过好多次,就连爱因斯坦的诺奖都是补发的。 “我赞成迈克尔逊先生的提议!”李谕说,“科学至高无上,不能因为肮脏的战争而停发。” 爱迪生也说:“瑞典没有卷入欧洲大战,如果战事早点消停,确实有补发的可能。” 小洛克菲勒却说:“恐怕,我们也要参与到这场战役之中。” “我们?”密立根问道,“你指的是?” 小洛克菲勒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