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6节 (第2/3页)
直是自找没趣。 李谕随即联络张元济、虞洽卿、面粉大王荣氏兄弟等一众上海商会有头有脸的人物,一同联名发文痛斥其罪行。 万国储蓄会刚刚起步,没有多大的规模,法租界根本没想护它,见舆情如此大,只能将其取缔。 万国储蓄会倒台后,李谕通过上海总商会、上海实业协会及盐业银行、交通银行,发行了面额较小的公债债券。 这种做法此后美国也用过,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战时繁荣。 中国目前的民间资本当然还没有美国那么多,但可以把面额拆得更小,让更多人能买得起。 只是百姓一般要观望观望,得靠各家有实力的企业先出手。好在这些企业比较舍得出钱,毕竟有些就是拿了李谕从德国搞来的钱。 现在李谕有了盐业银行做后盾,通过银行发放第二波德国搞来的资金,更加正规,顺手还能带起来盐业银行。 …… 租界里,李谕见到了拜耳派来的代表霍夫曼。 拜耳药厂投入了运营,并已经生产出了第一批阿司匹林。 但霍夫曼有些尴尬:“实在没想到,我刚刚在上海港下船,还想着去哪里尝一下中国美食时,报纸上就说皇帝宣战了。” 李谕问道:“先生莫非又准备回国?” “很可能,因为日本在青岛战胜了我们的军队,”霍夫曼无奈说,“而且我这次甚至无法搭乘西伯利亚铁路,只能走遥远的海路。” 这时候他还能勉强回去,再过几个月,整个德国的海上贸易将被英国皇家海军彻底封锁,民众连温饱都遇到了困难。 李谕假装可怜道:“希望这趟遥远的旅程一切顺利。” 霍夫曼说:“上海的药厂只能托先生代为照管,如果还由德国人出任董事长,日本人会插手。” 李谕要的就是这句话:“先生放心,我不会让药厂落到日本人手里。” 霍夫曼说:“那样就好。” 为了让他早点顺利离开,李谕还给他提了建议:“地中海风平浪静,先生可以搭乘三天后前往意大利的客轮。” 霍夫曼感激道:“多谢先生提醒!” 好吧,你走之后,数百万投资搞起来的拜耳药厂,在下只能勉为其难地收下了。 第五百九十章 末等生意,头等利息 幸亏李谕提前布局及提醒,面粉大王荣氏兄弟也开起了纺织厂。 李谕随着荣德生来到他们在上海开设的新厂子,荣家本来就不缺钱,纺织厂建得足够大。 他们已接到不少欧洲的服装订单。这只是开始,将来单单军服他们就生产不过来,缝纫机踩烂都不够欧洲人造的。 荣德生指着一大堆厚厚的衣服说:“那些是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派人订购的。全是冬服,催得特别急,一定要月底发走。” 李谕说:“月底有轮渡出航,虽然是客轮,但现在英国肯定要榨干所有运力,巴不得各地的轮船都往他那儿去。” “英国人在海上号称世界最强,难道会缺船?”荣德生问 “还真缺,而且会越来越缺,我甚至担心远东过去的船会被他们强行征用。”李谕说。 “那可使不得!”荣德生连忙说,“大老远过去,船回不来,不就成了舍本买卖!” 李谕解释道:“我是说他们的船要是被德国人炸沉太多,会强行让远东的船只必须给他们送补给。” 荣德生不可能预知未来的事,疑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