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2节  (第3/3页)
,给大家准备了氧气瓶和药物。    潘毓羡慕地看着顾宁宁,“宁宁,你一点反应都没有吗?”    顾宁宁摇头,“没有。”    从踏入甘州以来,顾宁宁只有通体舒泰的感觉。    向导就是当地的藏族,介绍道:“石渠县是四川最大的一个县,位于川青藏三省的交界处。总面积是首都的1.5倍,上海的4倍,平均海拔4000米,大部分都是高寒山区。当然,也是川省交通最闭塞,人均gdp最低的地方。”    经过向导的介绍,大家对石渠县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畜牧业对这里来说相当重要,所以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希望通过科学的力量,可以让牧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说罢,向导给大家鞠了个躬。    王教授连忙道:“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用不着谢来谢去的。”    学生们也纷纷附和。    等车子终于进入市区后,众人还是先到酒店休息。    潘毓因为身体不适连晚道都没吃就早早睡了,顾宁宁和其他人一起出去吃了点东西,然后四周转了转。    恰好这时盛劭发了消息过来。    困知勉行:我预计10天后就能回国,正好你们也该回北京了吧?    顾宁宁算了一下时间,还真是差不多。    不是嫩竹我不吃:太好啦!师兄,你过年有什么计划?    困知勉行:好好陪陪家人,可能会在周边转转。    不是嫩竹我不吃: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我爸不喜欢出去玩儿,比我还宅呢~    困知勉行: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去。    顾宁宁看到这条顿了一下。    她和饲养员的家人一起出去玩儿?这合适吗?    困知勉行:到时候叫上实验室本地的师弟师妹,还有季安平他们。    顾宁宁长呼出一口气,原来是她理解错了。    不是嫩竹我不吃:好啊!到时候请务必叫上我。    ……    第二天,石渠县当地的畜牧部门派了工作人员石强与王教授一行人见面。    “早就听说你们要来,给我们可高兴坏了!”这位姓石的工作人员爽朗道:“我们这地方兽医少,牲畜多,好多牧民不懂得如何防治疫病,曾经是包虫病全国最严重的地区。就是从十年前开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派来了专家,经过这么久的防治,现在人群患病率逐年下降,包虫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王教授好奇地问道:“是怎么做到的?”    “那还得从管理犬只开始。”    根据石强的介绍,牧民几乎家家都会养犬。对于他们而言,狗是他们家人一般的存在。    不过当地牧民有一个习惯,当母狗生下一窝幼仔后,他们会挑选身体最强壮的一两只留下。其余就放归野外,变成野犬。    这使得当地野犬泛滥,规模逐渐庞大。    而包虫病做为一种人畜共患病,犬科动物是棘球绦虫的终宿主。    也就是说,想要消灭包虫病,必须从这些犬只身上下手。    “我们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给所有的家养犬登记,处理染疫犬。还限制居民和牧民饲养犬只的数量,防止野犬泛滥。同时,我们定期上门给犬只驱虫。现在,家犬感染率已经从 29.57%降到 0.43%。”    顾宁宁仅仅从这个数字,就能想象到当地疫病防治部门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