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节  (第2/3页)
走。    “王爷,这杜迁如此自作主张,险些坏了王爷的大事,王爷为何还要这般善待于他?”    元轼眼中掠过一丝得意:“若是为了他这个人,实在无甚必要。但他背后可是杜家,他父亲杜誉升现当着都察院左侍郎,等将来左都御史王同敞致仕归乡,杜誉升自然要顶了他的职,做这都察院里的头一位。”    “可是王爷,杜家有家规,不许庶子登科,只怕这杜迁根本牵制不了杜誉升。”    元轼嗤笑道:“你懂什么,杜誉升家里虽然规矩大,可他是个心软的,对四个儿子一视同仁。杜迁不能考进士,他便费心打点,将儿子送去山南的榆林书院,盼着儿子将来桃李天下,岂不也能青史留名?”    护卫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属下还以为那杜誉升根本瞧不上自己这个庶子,才把他远远打发到山南去。”    “捏住杜迁,自然也就捏住了杜誉升,将来本王举事,何愁杜家不肯相帮?”    “王爷英明!”    元轼甩了甩衣袖,想起一事:“你暗中跟着徐瑞也有一段时日了,方如逸这次入狱,他与方家可有什么往来?”    护卫摇头:“并无往来,徐先生每日照旧去江府,替江介办事,方家这几日急得跟什么似的,也不见他候问一二,好像方家出事,跟他没什么关系。”    元轼满意道:“看来徐瑞是真心在替本王办事,也难怪,他爹是个没用的,方家终究是武将门户,文臣素来看不上。方家父子又久驻漠北,在京都没什么靠山,徐瑞指望不上他家,如今又出了事,自然不会相帮。”    “王爷思虑周全,属下万不能及。”    眼看就要到正堂,元轼停住脚步:“再有两日,科榜就要放出来了,徐瑞可在三甲?”    护卫一下跪倒,脸上现出愧色:“属下无能,使了不少法子,都没能从礼部查出半点消息。”    元轼扶他起身:“这也不怪你,礼部是江介做主,礼部的官员虽多,可从来都只有一张嘴,说的是江介让他们说的话。江介是个文臣,素来胆小,家中养着不少好手,你进不去礼部和江府,也是常理。”    护卫满心感念:“多谢王爷体恤。”    元轼站在暗处,望着堂上那番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左右不过这两日了,徐瑞有才,定入三甲,我们只消耐心等上一等。”    “是,属下明白。”    ……    两日后,贡院大门前围着老大一群圆领青袍的举子,个个仰着头,一脸紧张地望着放榜的高墙,等着差役们把盖在上面的红布揭下来。    鼓声一响,红布落下,密密麻麻的名字惹得众人横冲直撞。    徐瑞也在人群中挤着,他是头一回参试春闱,虽然对自己的文章有些把握,可毕竟科场如海,谁能有十成信心,说自己定能榜上有名。    没等挪到最前头,身后忽然一阵喧哗。    “那不是江国舅么!”    “江国舅这次也参加春闱了?我怎么不知?”    “你进场的时候,抖得跟筛子一样,哪里瞧得见其他人?江国舅春闱时,与我是隔壁,只是没想到他今日会亲自来看榜。”    徐瑞被挤得动弹不得,艰难地扭头一看,果然瞧见江与辰远远地立在人群外,背着手姿态清闲,脸上没有半点其他人紧张难安的模样。    “江国舅!小可帮你看!”    站在贡榜最前头的一名举子高喊起来,他刚在榜上瞧见了自己的名字,正在兴奋的时候。    “那就多谢了。”江与辰慢条斯理地喊了一句。    “江国舅要从三甲开始看,还是从……”    “当然是从最前头。”    众人纷纷笑出声来,只当江与辰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自家父亲身居首辅之尊,自己也便青云直上,科榜得名了。    他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怎么可能考得上!    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