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9章  (第1/2页)
    至于正主持清查士族隐户、田产的柳仲礼,哪怕得知父亲过世的消息,也没有放下手头上的事,回建康看上一眼。    四月二十六日,学习吴明彻,以武力手段镇压士族反抗的柳仲礼向洛阳送去了一封奏报,其中详细记载清查成果。    奏疏干净整洁,却又满是血腥。    洛阳宫城,明光殿。    高澄合上柳仲礼送来的诏书,与韦孝宽道:    “是时候了,国丈就按此前的安排行事。”    韦孝宽躬身应命。    萧梁早该灭亡了,若非高澄不愿当这个恶人,需要借着他们萧家的名义去对付士族,当初萧家兄弟内战的时候,他就能够一鼓作气吞并荆南、江州、江东三地。    随着高澄决心吞并江东,无数密信自洛阳发往江南。    “这一天终于来了。”    吴明彻拿着高澄的密信喃喃自语道。    五月底,江南民间开始兴起流言,声称天下当有德者居之,萧氏兄弟阋墙,手足相残,使百姓饱受兵祸,不堪为天下主。如今萧氏失德,北方却有王者兴,为己为民,都当举国归义。    最开始这类流言还只是小范围传播,但后续发现根本无人查处,竟然成了公开议论。    这些年萧家的名声在江南士民心中早就臭了。    被打压的士族不敢怨恨背后的主谋高澄,纷纷谩骂萧氏。    而普通百姓更不用说,萧衍优待士族五十年,底层之人民不聊生。    但至少江南相对安宁,没有大规模的暴乱发生。    不曾想萧菩萨一死,四子相争,百姓流离失所,民怨沸腾。    如今发现可以公然议论,这些年的怨恨仿佛找到了宣泄口,矛头一致指向建康台城里的萧纲。    六月初三,萧纲迫于压力,下罪己诏,却仍然堵不住悠悠众口。    六月初四,群臣纷纷进表,请萧纲顺天应人,往洛阳请罪,当头两份奏章便是吴明彻与柳仲礼。    次日,萧纲哭过宗庙,留皇太子萧大器监国,自带降表渡江。    七月上旬,初秋的洛阳城外,北齐国主高澄罕见的出城迎客。    “你为何非要这般折辱我父亲。”    站在高澄身旁的溧阳公主萧妙淽冷着一张脸问道。    高澄头也不回,依旧目视前方说道:    “至少我不会杀他。”    萧妙淽并不服气:    “这般羞辱,与杀人何异!”    高澄这才侧过身子直视萧妙淽道:    “是生是死,选择权在你父手中,他若视气节重于生死,就当效仿你七叔(萧绎),舍生取义;若是愿意忍辱偷生,也可学你六叔(萧纶),在洛阳安享晚年,而不是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