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62节  (第1/2页)
    得知张海生在部队的时候看过不少历史、地理、游记之类的书,甚至回家后也没有丢开过这类书籍。    随着聊天的深入,渐渐地从张海生问刘欣雨答,变成了刘欣雨问张海生答。    一问一答间张海生的兴趣爱好渐渐展露出来,刘欣雨可以十分肯定,张海生只能报考文科。    他偏科太严重了,不能说他一点都不懂物理化学,但是真要让他去考理科,考上的几率很小,近科于零。    但是是他的文科知识相当扎实,只要想办法把数学成绩提起来,考上的希望很大,临场发挥出色的话甚至可以冲一冲京大。    第108章 反其道而行之    对张海生的水平有了全面的了解,刘欣雨针对他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张海生只读了一年高中就去当了兵,对于文理分科并不是十分了解,还以为高考要考全科呢。    经过刘欣雨这一番分析,张海生对高考有了自己的定位。    既然刘欣雨说他可以冲一冲京大,那么他就努把力冲冲看。    要读就读最好的学校!    读书人谁没有一个京大梦呢?    张海生原本只是抱着先来问问看的心情来刘欣雨家,经过刘欣雨的分析,心里总算是踏实了。    从这天开始,每天晚上七点张海生准时来找刘欣雨。    刘欣雨每天出一张卷子给张海生,要求他一个小时内完成,开始的时候允许他翻书,一个礼拜之后,就不能再翻书了。    不给翻书做卷子对张海生来说实在有些难,成绩当然有些不能直视。    张海生心里生出了对自己的怀疑,甚至有些自我的否定。    刘欣雨什么都没说,只让他回去继续看书,当然刘欣雨同样给他划了重点。    回到家躺在床上,张海生有些泄气,也有些想打退堂鼓。    一晚上翻来覆去,第二天就睡过头了。    刚准备再躺一会,老头子拿着张报纸冲进他的房间,激动地浑身都在发料。    张海生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事实上的确有大事发生。    这天是十月二十一日,全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江南省报更是明确地报道了江南省的报名时间、报名条件等一系列具体细节,只是依然没有确切的高考时间,只说一个月后。    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一个月的复习时间。    看完报纸张海生如同打了鸡血满血复活了。    刘欣雨却一如既往,仿佛高考与她无关。    事实上刘欣雨同样也增加了复习的时间,再有自信也不能大意。    乌县的报名点设在县教育局,报名时间定在十月二十五日到二十七日。    为了去县城报名,刘欣雨特地跟其他老师调了课。    二十五号这天,刘欣雨带着大队和学校开的介绍信、证明、高中毕业证书以及一寸照片,与张海生、知青杨德胜、林菁等人,先到骑车到镇上再坐一小时才有一班的公交车赶往县城。    短短三十多里路,所用的时间快赶上辛雨时代从深圳到广州的时间。    大家把该带的带的介绍信、证件都带上了,报名还算顺利。    只是报名时就要填写志愿,很是花了一些时间。    所有招生的学校全部上了墙,刘欣雨大致浏览了一番就从人群中退了出来。    京城和省城的几所著名高校全都在显目的位置,一目了然。    刘欣雨没考虑多久,很快就填好了志愿。    张海生却在报考京城的高校还是报考省城高校之间来回纠结。    虽然刘欣雨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但是这两天卷子做下来又着实让他深受打击。    从人群中退出来,一眼看到刘欣雨远远地站人群外很是悠闲,不由心里一动,忙不迭地凑到刘欣雨身边,问刘欣雨填好志愿没有。    刘欣雨干脆地将已经填好的志愿表递给他,让他自己看去。    “不是说考京大吗?怎么变成了京外?”张海生看过之后,惊讶地问道。    刘欣雨指了指第二志愿,张海生更是一头黑线,也十分不解。    刚才报名的时候,教育局的同志说得很清楚,第一志愿要比第二志愿更高才好。    京大多好了,京外哪有京大好!    刘欣雨应该明白的啊,为什么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还有为什么不填第三志愿?    刘欣雨并不解释,对她来说京大京外都可以。    京大名气大,京外更专业。    第三志愿嘛,刘欣雨想了想,还是填上吧,依然是京城的大学。    刘欣雨这是与京城扛上了,看得张海生直摇头。    不过刘欣雨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