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再见诸葛亮  (第1/3页)
    第二天沈晨一大早就起床了。    岘山书院住校的不多,房子又大又空旷,基本上就是一个人住。    而且在这里面也没有人迁就和照顾他,听说新来了一个九岁幼童,学生们都是以好奇的目光,没有人愿意过来接触。    毕竟在这里读书的最少都是十几岁甚至二三十岁的学生,跟一个孩童在一起,也怕被人以为幼稚。    沈晨倒也没有在意,起床之后简单的洗漱,他就先去找到了书院的院长宋忠。    由于是夏天到来,这段时间宋忠就一直在忙活晒书的事情。    之前他与綦毋闿一起研究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五篇儒家经典做注释,撰写《五经章句》。    所以前段时间他都没什么空闲授书,到夏天之后,他就必须把书拿出去晒,反倒是比平常多了几分空闲。    昨天他就叮嘱沈晨,让他第二天就直接过去找他就行。    来到中厅,正好看到宋忠和王粲在翻箱倒柜,把新的一摞摞都快起了灰尘的竹简从箱子里倒腾出来。    王粲打开一只大箱子,灰尘簌地一下涌上来,挥挥手将灰尘驱散开后,从里面取了一卷书出来,还没拿到外面,系着书的绳子反倒是先断了,竹片哗啦啦地往下掉。    “仲子先生,你有几年没打开过这個箱子了。”王粲一边捡竹片,一边说道:“这篇《骊驹》好像被老鼠啃过,都坏了几片。”    宋忠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年少时游学,在各家中抄写了大量文章,因为抄得太多,竹简也多,可能有几万卷吧,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拿出来晒,最近也是看日头好,才搬出来。”    沈晨凑过去恭敬行礼道:“二位先生。”    “沈晨啊,你来得正好。”    王粲见到他,眼睛一亮,说道:“你把这些竹简捆好,这点小事应该能做吧。”    沈晨心道你们这是在用童工,但汉代可没有什么童工不童工的,寻常人家八九岁就得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了,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能做。”    “去后院取些绳子来。”    “是。”    “记得要细绳。”    “知道了。”    沈晨就又回到后院,找书院的奴仆要了一些绳子回来。    等他来的时候,宋忠和王粲已经把箱子倒腾出来。    作为当时大儒,宋忠早年游历四方的时候,誊抄了大量各家典籍。    说起来有些心疼,他抄了那么多书,林林总总加起来可能有那么上百万字,竹简都有好几万卷。    在当时这些东西就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可放在后世,一个电脑文件夹就能把这些东西全部装下还很富裕。    那么多典籍后世无数人不屑一顾,甚至看都不愿意看一眼。    这未尝不是一种可悲。    但也正是前人无数前仆后继,用无数载岁月孜孜不倦地写下那么多书籍,才有了华夏文明数千年的璀璨历史。    电脑文件夹装的东西再多,又如何能够比得上这些书籍所能够承载的重量和意义呢?    沈晨走过去,王粲就指挥他让他先把箱子里散落的竹片清理出来。    宋忠则用麻巾沾水,擦拭着一卷卷竹简。    三个人忙活了一上午,宋忠负责清洗,王粲负责摆书,沈晨负责把王粲整理出来的竹片按照他布置的顺序重新串在一起。    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才搞了一箱子,而令人绝望的是,宋忠和其他大儒名士,再加上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