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08节 (第2/3页)
别说是五万,十万的队伍,说打就打,对自己一方根本构不成威胁。 大帐里的其他人同样无所谓,自己的队伍火力配置自己清楚,迫击炮、手榴弹、炸药包、单发步枪、突击步枪、冲锋枪、手枪…… 故此人生得以须尽欢,抓紧时间吃,没看到还有下丘村其他少年做的油炸焖子嘛! 这是做皮冻时候刻意留出来的一点汤放淀粉做的焖子,一般都是煮香肠的时候那个水做,最近两天没做香肠。 下丘村说烀皮冻,用动物的皮和蹄子来烀,先把腥臭味给拿凉水泡掉。 烀的时候第一遍出来的是不带肉和皮的清汤,倒出来静置,得到的是清冻,半透明的那种,里面没有肉皮和肉。 重新加水,接着烀,这次烀完的就是把切成条的肉皮一起放进去,这个叫皮冻,同样是乳白色的。 那么想吃酱的蹄子,就在里面加酱油,或者是大酱,这样出来的冻是酱油色的。 多加点水,就可以单独用这个水做焖子。 用来补充胶原蛋白的,队伍里有宫女,需要保养,还有奶孩子的妇人。 她们需要胶原蛋白,当身体需要的时候,吃这个皮冻,就可以吸收胶原蛋白,不需要的时候吃多少都没用,只是口感好而已。 皮冻给别人分了,营帐中的人只能吃焖子,油炸是最好的,烤的不香。 这种焖子是朱闻天时候东北地区的,但不包括大连,大连的焖子不是白色的,是半透明给人感觉黑的。 大连的焖子用来煎,放上辣椒油、芝麻酱、大蒜汁等佐料吃,叫炒焖子。 大连的焖子同样的淀粉数量出品量多,没有其他地方的,尤其是黑龙江那里的焖子凝实。 辽宁也一样,别看大连属于辽宁,很多东西都跟辽宁其他地方的习俗不同,因为大连曾经是倭国的殖民地啊!如上海一般。倭国占领的时间比较久,故此有的倭国后代就留下了。 包括黑龙江的一些地方也有倭国的后代,战争结束了,没回去,黑龙江的那边有个后裔就当上官了。 给战胜倭寇死的人重新选择地方,立碑,那个官员说不能让死人的灵魂无归所,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大连和上海这样的人更多,倒上三亚少,基本上看不到倭国的人,人家即便来了也不敢说,怕死。 三亚南棒子的人多,过来游玩、消费,顺便吃着不习惯的饭菜。 南棒子人其实应该到东北的延边来玩儿,吃的东西保证舒服,当地有朝鲜族人开的店。 下丘村做的就是这种,即便没有煮香肠,也能弄出来差不多的汤汁。 …… “按照你说的,现在咱们在此埋伏,应该能够趁所谓的明朝军队匆忙赶路而伏击他们,但咱们其他的队伍,到现在还未把消息传回来。该死的雨!” 同一时间,正如营帐中人所想,北元的队伍还不晓得遇到了大明的主力部队。 但不是五万人,而是八万人,超过五万的北元正规部队的斥候一般都是百人为一队。 斥候不仅仅打探消息,还能在发现机会的时候进行攻击,比如发现敌人的粮草,防御松懈,冲过去烧了。 自己暴露了无所谓,反正给你烧了就达到了目的,自己死便死了。 不过这个队伍的人没想到会在大雨的情况下与大明军队接触,他们没有电报,望远镜都木有哇! 派出的斥候队伍属于习惯性的,军纪松了,没有那么严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