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3章:册封大典,大明阅兵,为大明贺!  (第7/8页)
士们,若是对上他们,怕是连半成胜算都没有。”    “为什么,为什么大明的将士如此强悍,为什么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使臣汇报,他们都是吃屎了吗。”    “不行,我回去后,一定要告诉爷爷,大明不能惹,太强了,太强了。”    “仅仅就是目前看到这些在京师的将士,估计能挡我撒马尔罕数十万大军。”    “对于大明,只能结好,不能交恶。”    皮儿马黑麻双手紧握,盯着前方不断走过的大明将士,心中对自己说道。    这一次的阅兵,给皮儿马黑麻对大明,是颠覆式的印象。    这样的场景,真的太过于摄人心魄了。    别说见过,是他听都未曾听说过的强军。    爷爷帖木儿麾下的直属大军,是他曾经见过的最强军队。    在中亚的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对比眼前的将士来,啥也不是!    阅兵的进行,许多人的心中,开始发生悄然变化。    淮西武将集团,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所有将军,长期掌兵的他们,都是看得目瞪口呆,热血沸腾。    要知道这些将士,可都是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他们作为长官,除了一些直管卫所的指挥使,大部分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将士就完全换了一个模样。    “假如,我率领这样的将士出战......”    这个想法,几乎在所有的将军脑海中冒泡。    麾下有这样的将士,建功立业,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对比武官的兴奋,文臣们在回过神来后,就显得有些担忧了。    按照历史的发展,在建国后的平稳年代,文人一定是压武人一头的。    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这是必然发生的情况。    可现在,随着太孙殿下的出现,好似这个惯例将要被打破了。    一场阅兵下来,谁都能预料到,武人的地位,将会得到难以想象的提升。    就现在京师百姓的反应,都能观测出一二来。    原本百姓对于军队,是反感,厌恶,尤其是兵役,心中抗拒。    这是历朝历代兵役的影响。    可在这一刻,不少壮年男子,心里头已经开始隐约冒出当兵的想法了。    文人的精神领袖,刘三吾。    此刻已经回到了翰林院中。    官宦刚离开,太医还未来,他就睁开了眼睛。    与其一同的,还有两位年纪差不多大的翰林院院士。    一人是张信,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一人是白信蹈,江南地区有名大儒,现翰林院院士。    “先生,这番下来,莪等该何去何从,原以为太孙上位,当重用文臣,可如今看来,太孙殿下面善心狠,心中的野望,比之陛下都不逞多让啊!”    五十多岁的掌张信,八十岁的刘三吾,七十岁出头的白信蹈面前,还显得很是年轻。    而这番话,也说出了他的担忧。    白信蹈也是沉声道:“此言在理,这些丘八的变化着实惊人,甚至比之兵书上操练出来的将士,还要强上几分。”    “由此可见,太孙殿下对于军事,征伐,尤为感兴趣,还有比拟陛下的天资。”    “陛下年迈,自然不会擅动兵戈,可太孙殿下不同,按照记载,太孙殿下当是今年本月,才满十八。”    “年轻人,难免气盛,有掌如此强军,个中野望怕是难以估量。”    刘三吾听到两人的话,也是赞同的点头,叹息道:“国虽大,好战必亡。”    “今日大明之强盛,在老夫看来,不见得是个好事。”    “诚然,老夫有看到,对于诸多外臣来说,产生了足够的震慑,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可边疆的征伐,又哪是因为争夺土地,草原上的威胁,是因为他们的粮食,让他们活不下去了。”    “每年的朝贡,就是我大明对其救济,让他们能够勉强维持,不至于边疆混乱。”    “可我大明的粮食,连自家的百姓都不够吃,怎能安抚得住这众多臣国。”    “以太孙殿下的脾性,若是边疆有战事发生,亦或是不利我大明,则必将勃然大怒,兴万兵以战,至那时,将血流成河。”    说完,刘三吾喟然长叹。    此时,张信和白信蹈,满脸忧国忧民。    半晌,白信蹈咬牙道:“佛语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们能想到的这些,陛下肯定有所察觉,只是太孙殿下十年归来,宠爱无双,即便是知道,陛下也不忍责怪。”    “如今,唯有一人以性命警示陛下,太孙殿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