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_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39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392节 (第3/3页)

大魏未输,大汉的也未赢。尽管局面不利于我们,可为了大魏,为了大王的回归,大将军你…你必须得振作啊!”

    李藐的声音越说越大,越说越是急迫,越是声嘶力竭。

    但无疑,这对于瞎了的夏侯惇是效果的,且这份一浪胜过一浪的声浪…效果立竿见影。

    只是…

    “是我的错,是我没有分清楚主次…”夏侯惇凝眉,他微微深思,像是经过了一个脑回路后,他一本正经的问李藐,“可…可你只说让我去主持大局?大王如今被俘在长安,世子又未定?我…我…我…我该去主持谁的大局?”

    说到这里时,夏侯惇恍然想到了什么,他凭着感觉一把将那挂着的舆图取下,展开于桌面上,他尽管看不见,却像是对这舆图了然于胸一般,大致摸了个北方的位置,“子桓在这儿…他是大哥下令过监国的公子…”

    随着这话落下,他的手平移向西,大致摸到了并州的位置,“子文的话,手中还握有十余万边防兵马,却是公子中最能征善战的一个…”

    然后他的手向下划,划到了…晋阳以南的位置,接近于他们所在的壶关,“听闻子健也带领兖州、徐州、豫州的残兵就要退往咱们这儿…他是大哥最喜欢的儿子!”

    三个儿子,三个位置,三股势力,夏侯惇眼瞎心不瞎,他知道…这种时候,如果选不好,那都不用与汉军打了。

    直接大魏的内部就要四分五裂,一如…一如当年他们北伐袁氏余孽时的境况。

    四分五裂,骨肉相残,逐个击破…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啊!

    尽管夏侯惇没有直言,却已是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李藐…

    李藐的眼珠子转动了一下,但很快,这眼珠子就定住了,他无比坚定的回道:“孩儿斗胆向义父提议,力排众议…扶持曹子建成为大魏新王…”

    啊…

    随着李藐这话的吟出,夏侯惇意料之中的瞳孔瞪大,“怎么会是子健?”

    “大将军方才也说,在大王所有儿子中惟独子健公子最得大王喜爱,在大王的子嗣里能随意进出大王行辕而无需禀报的…大王的心意,义父难道还不懂么?”

    “可…可子健性格仁厚,如今的大魏需要的是如同大哥这般的霸主啊!”

    夏侯惇方才吟出半句…

    李藐的话再度传出,且压住了他的声音,“义父啊,你还是没有读懂,为何大王最疼爱的是子健公子与曹冲公子?”

    说到这儿,李藐的声音变得嘶哑,也变得浑厚与严肃,“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相煎何太急?大王就是看准,唯有子健与曹冲公子上位,他们才不会残害骨肉亲朋,才不会致使大魏四分五裂啊!也正是为此,现在的大魏…唯一的破局,便是让子健公子继位魏王,力挽狂澜…这根本没得选,这是唯一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这本是跳脱了这个时代的诗词。

    但…因为关麟的缘故,李藐是背过唐诗三百首的男人,魏晋的诗词更是不在话下。

    显而易见的是…就是这一首煮豆燃豆萁,刹那间让夏侯惇明悟了什么。

    “原来如此…原来大哥疼爱子健的原因在于此…”

    说到这儿,夏侯惇一把抓住了李藐的手,牢牢的握紧,“你说的对,只有子健成为魏王,子桓与子文才会无恙,大魏也才最有可能避免同室操戈…你说的对,你说的很对——”

    也就是夏侯惇这最终的一句话吟出,李藐那颗忐忑的心总算是安然落地。

    也总算…

    总算是又成功忽悠了一次…这位夏侯老将军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