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369节 (第1/2页)
“先登破关者,赏百金——” “蹶张弩,射——” 赵云、张飞、黄忠已经开始各自带军给阳平关施以巨大的压力。 “顶住…顶住——” “弩矢…快,弩矢——” “挡住这些云梯…快——” 此间城楼上,仅存的魏军将领,他们的统率俨然…无法与蜀中名将匹敌,更无法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形下挽救魏军的士气。 魏军的箭矢也不间断的射出…却好似有气无力一般,似乎根本无法阻挡蜀军前进的步伐。 城墙上,已经有蜀军兵士先登上城,与他们的奋勇当先、杀气腾腾… 形成截然鲜明对比的是魏军将士的身影在火光中摇摇欲坠… 他们的防守动作越来越迟缓,每一次挥剑都显得力不从心。 “顶住!顶住!”魏军的将领一如既往的嘶吼着,试图提振士气,但声音在凛冽的寒风和蜀军的战鼓声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随着蜀军的一次次冲锋,阳平关的城门在巨大的撞击声中摇摇欲坠。 魏军的防线也像是被洪水冲刷的沙堤,一点点崩溃。 士兵们纷纷倒下,血染红了城墙,也染红了这片古老的战场。 尽管…阳平关还未攻陷,可事实上,任凭谁都能看出来,如此士气与战意下的魏军,根本没有能力坚守住这处城关。 阳平关的陷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倒是此刻,阳平关下,蜀军的中军,那指挥台上,刘备望着这阳平关感慨道:“似乎,阳平关的防御颇为松懈,看来曹操并没有打算坚守这城关…” 听得刘备的话,法正解释道,“这阳平关,他曹操守不住的…” 说到这儿,法正指向阳平关不远处的定军山。“城固县大火,那里的防线也被焚毁,显然已经挡不住定军山的出口,即便是阳平关正面能守住,可侧面…也早晚会失去,曹操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猜想他已经做出选择,战略性的放弃阳平关,转儿去进攻汉中…” “为了粮食?”刘备听懂了,惊呼一声,“可若如此汉中的压力就大了…” 法正眯着眼,凝望着阳平关战场,“所以,我们早一刻攻下阳平关,就早一刻可以帮到汉中的关家军…” 法正说到这儿,刘备的眼眸一凝,他当即吩咐,“备马,取我铠甲来——” “主公…”法正连忙说道,“正不是这个意思…” 已是披上战甲的刘备,昂首阔步,哪怕是将近六十的他,在这甲胄的映衬下,展现出的是一个枭雄的英武与身姿。 那双股宝剑在手,这一刻,他仿若回到了二十年前,回到了那个与二弟、三弟并肩征战沙场的画面。 “几十年了…”刘备淡淡的说道,“为了结束汉室的分崩,为了重塑这天下的一统,几十年来,我血洒疆场,我失去了很多挚友、很多兄弟、很多同袍…许多时候,我就在想,我除了垂泪啜泣外?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似乎,我什么也做不了?” 说到这儿,刘备的眼眸变得更加坚毅,他神色凝重的望向战场,望向那摇摇欲坠的阳平关,他狠狠的开口,“现在,我能做的唯有一个,那就是亲冒箭矢,身先士卒,以此来提振将士们的士气,尽快的攻下这阳平关,也尽快的驰援到汉中城的同袍兄弟!大业既成,就…就尽可能的让更多兄弟活着吧!” 说到这里时,刘备的眼眶已是添得了盈盈泪珠,可他的眼神却是一如既往的坚毅。 他知道这么多人前赴后继都是为了他。 他也知道,他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多… 这正是因此,这种时候,作为这蜀军的主宰,他想像是曾经…像是二十年前那样,去冲杀在最前,去与所有的兵卒同甘!而这一些话,这样的行为,理应是该被法正阻止与劝解的。 但…从好基友的眼芒中,他读懂了好基友的心绪。 “咕咚”一声,法正咽下一口吐沫,他一把抓住刘备的手。 “孝直是要阻拦我么?” 刘备问。 可回应他的是法正那炙热的眼芒和那坚定的话语:“正与主公一道——” 也就是这一道声音后。 刘备的嗓音都变得浑厚,他的双股宝剑直指阳平关,他大声嘶吼:“蜀将何在?与我一道攻城——” 顿时间,蜀军后军齐齐涌动,又一轮的火烧云压城而来,那爆炸、绚烂、夺萃的火花洒满天边! … … 洛阳城,关麟与姜维、马良、陆逊,还有诸如凌统、甘宁等一干武将,他们的议论声越发的大,偶尔传出的争执声…不,准确的说,是对战场局势的担忧呼之欲出。 此刻,马良正在张口: “汉中——” “我的意思是…若一切顺利,关家军能将曹军的粮食悉数焚烧,那…那…决战败退的曹操,出于报复也好,出于争夺粮食也罢,他们会不会强攻汉中城?如此…汉中城面临的压力,将是前所未有的。” 马良的话落下,所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