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_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30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304节 (第1/2页)

    因为切身经历过这爆炸,故而…曹彰对这副将说的,对姜维的行为更加感同身受。

    “还是伯约细心哪…”

    曹彰不由得感慨道。

    曹真则是吧唧了下嘴巴,意味深长的补上一句,“看来是子文想多了,我倒是从未怀疑过伯约…啊,哈哈哈哈…”

    他这么一说,这么一笑,无疑…是在拉拢姜维这个环节替曹丕占据了上风。

    曹彰哪里会吃这么个暗亏?

    他大手一甩,朗声道,“我曹彰何时怀疑过伯约?伯约的忠心可鉴天地!我最是相信他了…”

    说到这儿,为了拉拢姜维,也为了扳回一局,曹彰直接将怀中兵符甩给这副将,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故意抬高了嗓门,大声吆喝道:

    “告诉你家将军,这是我曹彰余下的三万大军,一并交给他,攻洛阳城…我信得过他!”

    “但有一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这…

    随着曹彰的话,曹真一愣,他心里嘀咕着。

    ——『这次…怎么让子文捷足先登了?』

    心念于此,他也连忙拿出兵符。

    只是,他只有一万兵符,算下来,比起曹彰的三万大军的兵符,份量…倒是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这边厢,曹真与曹彰还在言语间、行为上的明争暗斗。

    姜维却已是装模作样的巡视过一遍城关,然后站在了孟津关的最高处,那遥遥相望,已经能看到洛阳城中新修成的那高耸入云的德阳殿。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的狭长。

    呼…

    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抬起头,仰望向那天穹。

    感受着这耀耀日光落下的余晖,他知道,属于他最高光的时刻,就要来临了。

    “全军休整,五日之后,直取洛阳——”

    …

    …

    “姜维?竟是姜维助子文与子丹打到了洛阳城?”

    阳平关处的魏王曹操惊愕不已的看着手中的战报。

    洛阳城的急报,即便是七百里加急,传到这边也需要四到五日之久,而在此之前,曹彰大意失万军,姜维连战连捷,夺下小平津关、河内郡的战报,曹操已经收到。

    可他决计不会想到,就这么一个姜维,愣生生将战线推到孟津关,乃至于攻破孟津关,直抵洛阳城。

    曹操本也是有些疑窦,生性多疑的他无法相信…这仗打的这般轻松。

    可一旦联想到姜维的身世,姜维与关麟的深仇大恨,那所有的疑窦顷刻间就消散一空,再没有半点波澜。

    “呵呵…”

    曹操笑了,“还真是西边不亮东边亮,孤让子丹、子文率军东征,意在声东击西,悄无声息的将这十万关中军调来汉中,不曾想,汉中这边大优的局势下接连受挫,损兵折将,倒是子丹、子文那边,凭着这姜维的统御直接打到了洛阳城!有点意思,有些能耐呀!”

    如今的曹操是既惊且喜…

    事实上,他从未小觑过姜维,他也认定姜维会成为大魏的栋梁之材,但…无论是曹操如何看重姜维,却也无法想象,小小年龄的他迸发出这般大的能量。

    这是堪比那关家四郎关麟关云旗的能量啊!

    这也是大魏急缺的能量!

    “恭喜大王…”一贯老成持重的贾诩,对姜维也没有半分疑窦,他只是感慨道:“文远将军受制于那关云长无法突破虎牢关,这样也好,至少为姜维进攻洛阳牵制住了关羽与关家军,这么算算,保不齐这洛阳城与天子,大王是可以失而复得!”

    “那些都不算什么。”曹操眯着眼,“孤最在乎的是擒到那关麟,孤要看看这个…这两年多来让我大魏屡屡受挫,这两年多来在三足鼎立的博弈下,愣生生灭了吴国的家伙!孤要看看他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随着曹操的话,贾诩再度开口,“虽是兵临洛阳,但这也才是姜维与那关麟正面较量的一局,姜维将军固然不会大意,可大王也要做足心理准备,这一仗怕是不会轻松!”

    “这些年,孤打的哪一仗都不轻松!”曹操眯着眼,继而转过身,话锋一转,问到了这边的战况,“说说吧,仲德在南中可有什么南蛮王的消息传回?还有,郭淮、张既带领的那几万阳平关的兵马殒命于山谷后,汉军可有什么变化?”

    远交近攻,釜底抽薪,洛阳那边战事精彩纷呈,可汉中的战势,又如何不是美妙绝伦呢?

    曹操恨不得一口吞下那定军山上的大耳贼!

    可终究大耳贼的份量太大,他这一口,还真不容易吞下!

    …

    …

    第689章 巍巍大汉!列备五都

    自打郭淮、张既带领的六万阳平关大军惨遭彻底覆灭后。

    巴山山脉的局势,不可避免的从原本魏军压倒性的优势、胜势迅速的偏移,急转直下!

    最关键的一条是刘备大军的退路已然无法被截断,粮道也无法阻隔,士气渐渐的回暖,曹操那速战速决的构想只能变成了一纸空谈。

    如今的局势,魏蜀双方陷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