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245节 (第1/2页)
“那马谡马幼常,孤记得孤曾经劝降过他,却是被他一口回绝,汉南?你又是用了什么法子,让这马谡乖乖就范?” …… …… 汉中,阳平关内。 夜色渐深,贾诩的军帐内却是灯火通明。 在昏黄灯光的照射下,贾诩的身影显得那样的徘徊犹豫。 他不时在帐中来回踱步,似是有心事,他偶尔也会拿起一卷书籍,想要借助文字让他沉下心来。 可往往……最终适得其反。 今年的贾诩七十岁了,一张脸上除了炯炯有神的双目外,无论是面颊,还是那万千沟壑都显得疲倦、疲惫。 如今他正在经历的…… 让他想起这出仕的几十年来,那经历过的一幕幕,有过意气风发,有过指点江山,有过一言祸天下,有过惊心动魄,更有过险象环生。 那一幕幕就如同过眼云烟般在他的眼前闪过。 终于,贾诩的脚步一顿,他喃喃吟道。 “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曹孟德……五个,已经五个了……” 这是他一生侍奉过的五个主子…… 他在董卓手下时不显山不漏水; 在李傕手下时,正直董卓被吕布杀害,王允胁迫的紧,不允许西凉兵投降,命悬一线,他一计破局,助李傕击败吕布,拿下长安; 他在段煨手下时备受礼敬。 他在张绣手下时被奉为谋主,几次三番击败曹操,一手策划出曹操“一炮害三贤”的著名历史事件。 在曹操手下时,虽智计不轻言,但也在赤壁之战前曾力劝曹操不要南下,在征讨西凉时献出离间之计。 他这一生很精彩,很澎湃。 七十岁高龄的他,本不该再在这沙场征伐,可时局动荡,若要保住荣华,保住那半生在曹魏立下的功勋,他除了再度出山,再度踏上这杀戮场外,他还有其他路可以选么? 不…… 保住荣华,庇佑门楣……其实还有一条路! 董卓、李傕、段煨、贾诩、曹孟德……他已经有五个主子了,他贾诩素来务实,不看重名节,他又为何不能再多一个主子? 似乎是因为想到这一点。 贾诩的眼神变得格外的深邃…… 仿佛,因为扑朔迷离的时局……已经渐渐拨开云雾。 那本难以捉摸的答案,愈发变得清晰…… 这一刻的贾诩双眉微蹙,透出几分凝重。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把年纪了,屁股还挪的动么?” “人生七十古来稀,树挪死,人挪活……应该……是这样的吧?” 这样的感慨刚刚吟出…… “贾先生……深夜拜访,十分冒昧……” 伴随着一道轻微的声音,书房的门亦是同时被轻轻敲响。 『这声音?是魏王器重的那小将——姜维!』 贾诩心下暗叹一声。 然后收拾了下心情,眯着眼,笑着朝门外吟道:“既是姜小友,那进来吧……” 随着贾诩的声音。 姜维推门而入,他的眼眶有些红肿,像是刚刚哭过,他的眼芒却是写满了渴望,像是对某件事情极致在意的渴望。 这份渴望,贾诩太懂了! 不是别的,正是仇恨哪。 ——父仇家恨。 这时,姜维向贾诩深深一礼,声音中带着无限的敬意:“贾先生,晚辈姜维来阳平关已有一段时间,此间深深的被贾先生的谋算折服,深夜冒昧来此,是想要拜师贾先生,还望先生收留。” 语态坚决,言真意切—— 也就是在这时,贾诩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很显然,姜维的来意,姜维的话,他霎时间便完全洞悉。 坦白的说,贾诩暗中也是观察过姜维这个小将的,心思细腻,头脑灵活,说起来,倒是个传承衣钵的好人选。 何况贾诩的儿子贾穆……并不出色,脑袋也不怎么灵光。 贾诩这把年纪,怎会不渴望一身本领有一个传承之人呢?而这个传承之人,姜维无论是从人品上还是才学、机智上,都是上上之选。 可问题就出在姜维拜师选择的时机,以及……他拜师所图的目的。 贾诩看透不说透,他眯着眼问:“你是魏王看重的少年才俊?为何会想要拜师于我的门下……” “父仇家恨——” 姜维丝毫不避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