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_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11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119节 (第1/2页)

    ——『粲儿,你编纂的戏剧为父悉数观阅,观戏如人,为父深知吾儿为关四公子之器重,为父不胜欣喜……我山阳高平王氏曾官至太尉、司空,于父之一代黯默,吾儿千万牢记,关四公子乃大略之人,皇叔亦仁德之君,吾儿辅佐……若汉室三兴,吾儿可再度兴盛于家门……吾儿,吾儿……万语千言,凡事三思而后行,勿念为父,好自为之!』

    嘀……嘀嗒!

    马车继续在山道上行驶着。

    当这一封发自肺腑的信,一字字,一句句的再度浮现于王粲的眼前,他的思绪开始随着车轮的转动而缓缓前行。

    他知道,这个夜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他更知道,在挚友、诗友的情谊与家族的延续与繁荣面前,他应该作何选择!

    这从来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任何一个身处乱世中大家族的子嗣,都会做出一模一样的选择。

    终于……

    王粲再也忍不住,伴随着那落下的泪滴,他轻轻的咬了下唇,然后深深的感慨道。

    “子桓,你是我兄弟,但这一次……为了家族,我非但不能帮你!还要利用你!”

    “子桓,这一次之后,你、我各为其主,再见时,怕是就要视同仇敌……还是山高路远,不要再见了吧!”

    对于王粲这样才华横溢的公子,这样的士家子而言。

    让他安心立命的东西从来都是宗族!

    为了宗族的发展与存续,他们可以背叛一切,可以铤而走险,可以利用一切的挚友与同袍。

    这个时代,再没有什么比让家族繁荣与延续下去更重要的了!

    ……

    ……

    ——“致良知……”

    ——“良知即是道,道即是良知。放之则弥六合,退藏则完一己。”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就是自然。一切唯心造,心明则万事明。”

    安陆城城郊,隔着老远……就看到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叟在不断的吟唱着这一句句话语……

    仿佛……这些句子让他有了全新的感悟,让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脱胎换骨了一般。

    这仙风道骨的老叟自然便是左慈。

    昨夜左慈听关麟一顿忽悠,大量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道”传入脑海……

    当时的他只记得那面具道人提及最多的一条是“安心立命”……是这个时代的人普遍缺乏让他们“安心立命”的东西。

    为此,左慈还琢磨了一宿……

    ——『这个安心立命的东西是什么呢?』

    ——『道……能实现这个安心立命的东西么?』

    也正是在琢磨“安心立命”这个题目的时候,左慈突然想到了另外一条,是那面具道人提出……但还没有浓墨重彩去阐述的一条。

    ——致良知!

    人就怕琢磨,左慈越琢磨……越是突然间明悟了一些什么。

    基于此“致良知”与“安心立命”。

    有没有一种可能,面具道人提到的“致良知”就是解决这乱世中……人们安身立命的东西!

    “这……”

    左慈不由得陷入沉思……

    一旁的葛玄好奇的问道:“师傅一直再提及致良知,那……弟子不懂了?良知的范围广阔!何谓良知呢?”

    面对葛玄的疑问……

    左慈按照他理解的回道:“就是一些事儿该做,一些事儿不该做!每个人都应该有个起码的是非观念……按照自己的本心、本性去做……既‘良知即是道,道即是良知’……当然,为师的阐述也未必精准,但无疑……这种思想……比我们道家原本的思想更超前,或许……也更适合这个时代。”

    左慈用他明悟到的内容去向弟子葛玄阐述。

    总结而言……就是字面的“良知”,是“起码的是非观”……

    倒是葛玄……他是个聪明且善于思考的弟子,顺着师傅的解析,他不由得反问,“那师傅……我们帮魏王盗取白磷的制造图,使得魏王利用此白磷焚烧天下万民、屠戮万千黎庶……最终一统!以此为代价使得我道家丹鼎一派成为正统,成为国教……这中间的良知与是非观又存在于何处?若是按照师傅方才说的……我们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是有违良知,是没有起码的是非观念!”

    这……

    无疑,葛玄的这一则反问彻底的稳住左慈了。

    这让他不由得凝眉,不由得沉思……

    是啊……

    良知是什么?或许……是广泛的,但助纣为虐似的行动,无疑……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